在W租来的两室一厅里,放着一张沙发,一张餐桌,几个凳子,和角落零星的玩具。因为家俱很少,屋里显得有些空落。看起来很年轻的W,是2个男孩的爸爸。老大上小学,老二上幼儿园。
W和妻S都是本地人,毕业于本市知名的师范大学。在2005年毕业前夕,这对年轻的恋人踌躇了——是像大多数师范生一样,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学教师?还是听从内心那个声音,走另外一条道路?
此心已定
S成长于基督徒家庭。但直到在校园里,遇到了其他基督徒,与他们开始一起后,S才确认了自己的基督徒身份,并和男友W分享基督信仰。
“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无能者的心理寄托”,这些标签化用语,是W最初对基督教的看法。不过,为了不拂女朋友的好意,他还是去参加了聚会。
“那里是我最开始接触信仰的地方。我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最终成为一个基督徒,生命完全不一样。”“那里”是哪里?就是S和W参加的校园团契。
临近毕业,两人奔波找工作。一两个月下来,一无所获。出了什么问题?在为工作忧虑的同时,两个年轻人清楚地知道,他们心灵深处另有牵挂:“从前,我们只想找一份好工作,按著家长、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去生活。然而现在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为这些而活。我们记挂著校园团契的需要。”
他们放慢了找工作的脚步。祷告、安静、讨论、咨询……两人先后得到确据——服事校园团契,这是上帝对他们的呼召!
不久,他们竟收到了中学迟迟发来的聘用书。“呵呵,这至少证明我们并不是那么差!”但成为校园团契的同工,此心已定,此志已决!
结婚怀孕
为了让父母放心,也是给几年的恋爱长跑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一毕业,他们就准备结婚。婚礼办得简单而有意义,租房,不设宴,婚礼上作见证……双方的父母因此受了感动和安慰!
既然已经组建了小家庭,父母对于他们的“工作”,就没有过多干涉。当然,父母还是担心。
婚后,两人搬到了有7、8所有名的大学的城郊。他们成为校园团契的同工,建立、服事大学生团契。他们已婚的身份,让校园团契中的学生看到了,明白上帝不仅是活在当下的大学生活中,也将活在他们将来的家庭中!
意外的是,这对踌躇滿志的小夫妻,很快就见识了上帝的幽默——S怀孕了!要知道,和先生W的温和、斯文相比,S雷厉风行,行动力非常强!她渴望为上帝大干一场……
她问上帝为什么:“我不是要来服事你吗?”上帝没有回答她。
挑战多多
W除了有初为人父的紧张,在服事上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团契的大部分成员,来自基督徒家庭。他们接触过信仰,有些还认为自己对信仰相当理解——这种自以为是的“理解”,是最大的问题!另外一些学生,他们对信仰感兴趣,“慕名”而来,但都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W以及同工从零开始,逐步带领着这些学生认识上帝。学生往往一开始对信仰很感兴趣,但要真正委身信仰,却得花上整个大学的时间,甚至直到毕业也不见得愿意。陪伴、协谈、一起吃饭、随时关怀……最挑战团契同工的,是耐心与持久的爱心。
团契成员从一开始的80后,到近几年一律的90后,W感到泾渭分明的变化:
“我比较理解我们这一代80后,我们的思维倾向实证主义。而90后的相对主义,让我一开始很不能理解。他们觉得,基督教信仰挺好的,但是其他宗教也不错啊!大家可以和平共处嘛!他们的思维是跳跃性的,他们的信息量很大,但很难专注。”
挑战不仅止于此!90后所关注的流行文化,对于W和同工们来讲,都是陌生的。他们经历了一段“惶恐”期。
但通过和90后的交往,他们最终发现,90后也没有那么“可怕”!
“渴望被认可,渴望有价值,渴望爱,渴望被理解”,这就是90后。上帝的话语,不仅可以带领当年的80后,也可以回应今日的90后、00后。只是,同工们带领的形式,必须改变。
同工们开始进行各种调整。比如,邀请90后来共同组织活动。果然,90后更了解同龄的同伴需要什么。
作为团契的负责同工,除了学生年轻化趋势,W面对的另一大挑战,是同工生命的不成熟。团契同工常有的年轻人问题,如骄傲、冲动、属灵品格幼嫩等,给团队带来很大伤害。
W自己也有过这些问题:在2007年8月,W被选为团队带领同工。“那时,我很想证明自己,很想把这个角色做好,所以我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很多事情,我都是做给人看的,背后隐藏着骄傲、虚伪、控制……一开始还好,慢慢就感觉服事不下去了。我开始学习放松、反省,接纳别人的挑战和失败。直到现在,还在调整的过程中。”
另有途径
对于S来说,她的成长途径却不同。团队鼓励母亲在家中抚养孩子,她虽然内心充满挫败感,却得学习顺服,到最后甘心接受。她发现,她最需要的是上帝,而不是完美的事奉,更不能让事奉成为她的装饰。
她开始“慢”下来。“不做事情”,让她与上帝的关系变得更真实。而更大的“惊喜”,还在后头!等他们的老大预备上幼儿园,S可以重新事奉时,她又怀孕了!夫妻俩真是很纠结。
老大出生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都是“月光”(每月花光)。而此时又面临迎接第二个孩子!好在他们的经历告诉他们:当定睛在“上帝的供应”上,而不是“自己的需要”上。
S父亲去世后,作为独生女的她,因为母亲和父亲已在多年前离婚,她不得不扛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她把父亲的老房子卖掉,在大学城附近买了一个房子,给爷爷、奶奶住。没想到很快房价就涨了很多。而且因为这房子,也解决了老大的幼儿园问题(房产证能就近入学,编注)——不得不说,上帝用自己的方式供应了他们。他们虽然“临界”,却从未缺乏!
2个男孩也因父母的榜样,不仅乖巧可爱,而且很懂事。“如果当年我们没有做这样的选择,我们现在也许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有一个稳定的教师职位,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有房,有车。上帝却引我们走了另外一条路。我们从来不后悔,因为这路上充满祝福。我们的父母也看到了上帝的恩典。他们从担忧,到如今因为我们两个可爱的孩子,而得安慰,并不得不承认,我们所信赖的上帝,是真实的!”
喜听近况
学生来了,又离开了,这就是学生团契。W说,他最高兴的,是听到毕业的学生的近况。有人传来结婚的喜讯,邀请他们参加婚礼;有人参与宣教,和他们分享服事异象;更有人透过教会服事,一边工作,一边成长,还时常打来电话问候他们。
“学生团契只是他们人生的一站……也许N年后,他们会认识到,这一站在他们人生中,真的很重要。”
作者:希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