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之痛是一种锥骨之痛,能让患者时常在半夜疼醒,那种感觉真的是让人难以忍受。中医学在很早就对痛风有一定的定义,在《黄帝内经》中把痛风叫做“痹症”,在西医里,痛风被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治疗痛风只是“止痛和降尿酸”吗?
大部分的人在痛风发作期只求疼痛能迅速缓解。一旦疼痛缓解,就万事大吉了,长此以往,治疗效果不好而且反复发作,让人苦不堪言。
痛风在急性发作期,原则上可以用消炎止痛药缓解疼痛,控制急性发作。在痛风的药物治疗方法上,目前用药无非两类:止痛药和降尿酸药物。
急性期:以缓解疼痛为主。可服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
秋水仙碱;
慢性期及间歇期服药目的在于控制血尿酸正常水平,可服用:
促尿酸排泄药,增加肾脏排泄尿酸,降低血尿酸浓度, 如苯溴马隆。
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醇、非布司他。
但止痛和降尿酸只是解决外在表现,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而且止痛药有一定的副作用。降尿酸药物需要长期服药,严格忌口。无论是止痛药还是降尿酸药,都没有彻底解决痛风,只能暂时稳定病情,减少疼痛,痛风该反复还反复。
国际中医经络研究院院长经多年研究探索,提出“产生痛风的根源在于肾的功能障碍,尿酸过高根源在于脾的运化问题”。
肾脏出现代谢性问题后才会引起痛风的发作,肾为五脏六腑之根,人体气血阴阳皆系于此。当血液中形成大量嘌呤结晶的时候,是需要肾脏的代谢以及过滤才能排出体外。
假设每天身体产生5克嘌呤结晶,而肾脏只能排出1克,在体内血液中就会多出4克嘌呤结晶,在关节等部位沉积就会发生痛风病。然而如果体内产生5克嘌呤结晶,肾脏每日能排出10克,体内血液中的嘌呤结晶含量很低,就不会产生堆积,更不会形成痛风!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尿酸很高终生也没有痛风,有的人尿酸不高而有痛风。所以只有改善肾脏代谢问题,恢复肾脏机能,从根源着手,才能将痛风“连根拔起”。
所以治疗痛风治标更要治本,才能让痛风患者免除这种切肤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