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支教缘,一生援彝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夏日的马边河依然深情款款,一如我此刻的心情。
两年前,我怀着对诗和远方的憧憬,踏上了这块我曾未知的土地——马边彝族自治县,时光荏苒,两年的支教时光一晃就过去了,在这临别之际,首先我向领导和战友们汇报一下这两年来的支教工作情况。
2018年8月,初到马边,东西扶贫越马团队的总指挥寿常委指示我们,要承担起师者和使者的责任,我和另外三位越城区支教团队的老师,参与了马边一中元培班的创建,并承担日常教学教育工作。作为一名师者,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立德、立志、立人教育,在班主任郑勇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齐心协力,同抓共管,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追求、行为习惯等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很快元培班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培养,文明礼仪得以加强,良好的班风学风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作为元培班的语文老师,针对孩子们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学习环境较差等问题,我为孩子们制定了学习常规和目标,并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推荐一些感兴趣的书目,鼓励他们多阅读,多积累,多练笔,两年来,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了较大提高。如班里一名男生干加衣生,双休日回去,父亲雷打不动要他上山放羊,学习时间较少,他自己也很苦恼,我就鼓励他利用放羊时碎片化的时间,多阅读,多观察,用心记录自己的生活,做到学习放羊两不误,同时激励他:只要主观努力,放羊娃也能走出大山。两年来,衣生在学习上从未放弃,各方面也很踏实努力。
在做好师者的同时,我更不忘自己是一位援川使者,在做好班级日常教学教育工作的同时,承担起了学校的教研工作:担任“元培工作室”导师,不定期开设“元培讲坛”,担任语文教研组副组长,“青蓝工程”指导老师,马边“跟岗培训”指导老师,每学期开设挂牌示范课,承担每周不定期的推门听课,师徒结对,协同马边教师进修学校开展“金种子计划送教下乡”等工作,把东部地区先进的教学理念送到马边。
2019年7月,在一年的支教工作行将圆满结束之际,我收到了元培班部分家长的挽留,还意外收到了孩子们一份珍贵的礼物——一个精致的相框,照片是我初到马边的留影,我被孩子们的依依不舍和用心用情的举动所感动,决定留下来再延长支教一年,陪同元培班孩子们在梦想的道路上再走一程。
2019年8月,经组织批准,我再次踏上了马边这块土地。两年来我在马边的土地上洒下辛勤汗水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马边有一群陪伴我两年时光的纯朴好学、怀揣梦想的孩子们,有一批热情敬业的同事们,有关心支持我的马边各级领导,更有关心支持我的越马团队的寿常委和各位战友,让我有幸能在这场东西扶贫、脱贫攻坚的关键性战役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一次支教缘,一生援彝情,我将珍藏这段与大家相处的美好时光,将马边的秋云春水,千山暮雪当作一首诗,一次人生的难得经历,今天我们走进大山,是为了明天能有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出贫困,走向他们梦想的天地,愿我们这次远行,能在彝乡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一颗梦想的种子,等待时光将它变成一块绿意盎然的花圃,飘香在巴山蜀水间,去点亮孩子们梦想生活的喜悦,也见证我们此行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