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最近血压不稳,早搏,我的理解,一直很拼,年纪大了还早上出早操,上楼拿重物。长期非常努力,现在上了年纪,身体机能吃不消了。说明虚,应该好好养养,静养,我告诉他怎样养气,可是他不认同。
是的,一个人如何对待生活与他的认识、想法关系紧密。
例如在对话中,往往是直观反应,以兴致,以习惯说话,至于自己说了什么,效果是什么?好像从没怎么在意过。
可能还伴随着紧张,自己怎么以为的自己就怎么说。往往也没弄明白对方说的是啥意思?没有接受对方的意思,自己以自己回应的水准,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多少带些点敷衍,难免不踏实,漂浮感。放松不下来,老是为想要解决的问题焦虑,着急…
一方面自卑,一方面又高傲,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电影《生活的旋律》中的大女儿的言论不是按事实和道理来说话,显然被情绪支配着。
自卑,缺乏安全感,只能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事儿,在学校按照老师的要求干事儿,到了单位按照领导的意思办事儿,跟大家一样,大家干什么自己干什么?一旦脱离了这种依靠,就有一种没底儿的感觉了,例如退休之后适应的很艰苦。
另一个朋友,曾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思考。为了学会思考,学会按自己的意见处理事情,学会踏踏实实的做事情,用了漫长的时间,不间断的进行努力,终有一天自己清楚的知道,所做的努力其实就是做事情更加理性,更加能够摆脱情绪的支配,把事情简化了,之后才能做到精准而不费力。
按事实说话,根据情况一步一步的,一环一环的进行表达沟通,等对方把话说完了,听明白了,然后,按照自己的意见、判断和对方的反应,做出自己的回应。按自己对情况的掌握,进行对话。
当面对一个人,不时表现出才能和成绩,从他的为人和价值观,都能看到个人所具有的潜力,那么,如何才能稳定的达到做到自己呢?达到自己的成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