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是一个社团的社员的原因,参与过一次原创诗歌比赛的评选。
当时收到的诗歌有很多,都是一些喜欢写诗的学长学姐交过来的。只是那次比赛略显潦草,很快就选出几首诗,定了一二三名。
没选出来的诗直接就被丢掉了。
我当时觉得非常心疼。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写作就像这样,自己斟酌许久写出来的东西,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堆废纸罢了。
于是我偷偷地将诗稿从地上捡起来,收了起来。
一直到现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它们突然从夹子中掉落出来,出现在我面前。
当时那些写诗的学长学姐,现在应该都已经工作,不再写诗了吧。
其实,放下笔的,何止学长学姐呢?
我初中时就开始大量的读诗。一开始读北岛,读海子。后来又开始读食指,读顾城,再后来读舒婷,读汪国真。
八九十年代的那些诗人们,对我影响至深。我曾把汪国真的诗写在自己的书桌上,靠着“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句话度过了最苦的高三。
可是现在回过头看,我曾经爱的那些诗人们,现在都已离我而去了。
海子
站在酒馆里对老板说我为你念一首我写的诗,你请我喝一瓶酒的海子。
祝愿陌生人有一个美好的前程,自己却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1898年卧轨自杀,留给后人无尽的伤感。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以梦为马》
顾城
顾城是对我影响非常大的诗人,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写诗都是在模仿他,可是写出来又和他完全不同。他的诗,太纯粹太自然了。这都是他的性格使然,所以无法模仿。
这样的一个诗人,最后却杀妻后自杀,实在是令人唏嘘。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门前》
汪国真
有人说汪国真是同学录诗人,我非常不赞同。我赞同的是北方网的评语:汪国真诗歌的盛行,是20世纪90年代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文化现象之一。
2015年汪国真去世了。高中的同学纷纷在朋友圈发文悼念。足以看见汪国真即使是在90后群体中,也非常有影响力。
希望你活得潇洒
不要走不出从前的篱笆
把目光朝向未来 不要总牵挂昨日的黄花 ——《希望你活的潇洒》
食指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是从《相信未来》这首诗开始喜欢食指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写下这样诗篇的人,我们实在难以接受他会和精神病患者扯上关系。
但是无论如何,食指确实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诗人。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相信未来》
舒婷
曾经舒婷的《致橡树》有多令人着迷,如今舒婷的停笔就有多令人欷吁。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致橡树》
北岛
准确来说北岛并没有停笔,但是就像是这个年代所有的诗人一样,北岛也被边缘化了。
现在在网上搜索北岛,出现的都是如“北岛舒婷之流还算活着吗”或者“北岛:写诗难呀”这样的文章。
曾经用诗句向这个世界发声的北岛,如今竟也说出了“写诗难呀”这样的话。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回
答》
这是个奇怪的年代,一面遍地都是诗人,一面我们又不断呼唤诗人。
但无论如何,这些对我影巨大,我爱过的诗人们终是渐渐离我而去了。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我会喜欢诗歌呢?
后来才想明白,因为诗歌中凝练的短句,恰恰让我得到美得体验和灵魂的契合感。读诗是件很美好的事,写诗更是一种精神的放松。
大学有一个老师,要求同学们每节课上课之前在黑板上写一句诗。
有一节课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这句诗: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北岛”
老师走进教室,看了一会儿,提起笔在黑板上写下:
“我不相信 天是蓝的/我不相信 雷没有回声/我不相信 梦是假的——北岛”
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但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鼓起掌声。
我们为老师鼓掌,也为这诗歌鼓掌。
那节课使我真正的相信,尽管我爱的诗人们都离我而去了,但未来会有更多的诗人出现,因为这时代需要诗人,因为青年人需要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