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躺平”这个词,仅仅以为是躺平任嘲之类的一种玩笑罢了。后面随着各种讨论的深入,自己更深入地思考之后,才发现这个词也不仅仅是表面上一个口号那么简单。
躺平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词,在网络上的解释是,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家庭、学校、公司等等环境对于个体的塑造,从价值观的形成,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培养,往往是一种权威的、隐秘的、无形的方式,例如传统观念、各种广告、推送、以及类似于精神鸦片的短视频的堆积等)。
不难发现躺平这一个词实际上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精神躺平者,另一种是行动躺平者。对于前者而言,除了佛系的心态之外,更多的可能是由于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各行业内卷的竞争压力过大,向上的渠道过于狭窄或封闭,导致失去了奋斗的欲望,反映在行动上,就是例如后者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拒绝加班等等异于主流的行为。(对于什么是主流,实际生活中的主流做法和网络平台上的主流言论呈一种矛盾的态势,这本身就是非常值得人探究的,社会环境的压力好像在网络上得到一种宣泄和释放,但是回归现实之后,依旧不得不面对现状,这是一种无奈)实际上,就如同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国内的年轻人在物质日渐丰富的当下,选择躺平,也未尝不能理解。
可是我们真的能够选择躺平吗?B站有位up主这么说道,地上是很”烫脚“的,你躺得下去吗?那些真正能够”躺平“的人,实际上是躺在他人身上的。换言之,依靠的是前期的积累换来的安逸罢了。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可能,”爬“是更适合也是更实际的生存方式。
躺平这种消极的方式,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种积极的意义,是对于现状、对于不平衡状态的一种反叛,但这并不改变躺平本身是一种消极自由的实现,选择什么不去做。不可否认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这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是这种勇气遭到滥用的时候,也是对于自我的一种屈服而已。相对的,在保有一定消极自由的基础之上,对于积极自由的追求,主动选择去做什么,达成什么,或许是对于年轻人保持平衡,自我实现的更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