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集合的大改变
——乡村怀旧系列散文之“改变”
火山
单体信息交互,借助书籍及少数名人和少量有启发的人,让自身功夫上身的时代,似乎越来越遥远。实际上,网络普及的人群年龄限制,一些沉积的民间资源还远远没有来得及如何去互联获取相应的信任。微信似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却是碎片化和零碎化消耗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我以为互联网络给人提供的快读玩意聚集,还是有点意思的。至于信任与商机的捕捉就见仁见智,微商渠道的演变实际上就是这么诞生过来的。什么商业形式也好,产品通生活、人心,那些产品是有新生活意义与新文化意义、新精神意义。这些都是有前途的产品,至于人的链接多代叠变,很难说是否在熟人或朋友圈子里面流转。那些责任赋予,乃至信任期望付出,见不到达到的程度,我们多数会有抱怨,实际上自己能够如何修炼,如何达到某些程度,这些是必然的。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不大可行的,可是人的专注毕竟还是有所偏执,因此生活互联成为纯粹精神生活的一种修饰。
改革开放几十年,我有幸参与其中的体验和演变,那些过去的未来教育,在我身上真的发生了,而且在我有知觉的情况下,它就这么快速推进,甚至看起来自己也远远地被这个时代逐渐所遗忘。实际上,我没有忘记它,毕竟互联网接入进来后,我一直都在玩耍和交流,并没有一下子决定要干点啥的。但是,我会乐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出来,似乎冥冥中很早就选定了要做点啥,实际上观点、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的差异,已经让我喜欢小众圈的交流方式。大众运动式或群体式的热闹,逐渐淡远。
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一直都是喜欢静静一个人地聊赖对着大地和天空。幼时的宁静生活已经深入我灵魂的深处,有些热闹仅仅是追逐的好奇而已,而这种追逐也让我无意地堕入了无明的诱惑。当然我很清楚这些诱惑的背后是为了啥,我只要找到我想要的东西和理由就够。哪怕某些金钱乃至情感的损失也无所谓,因为我一直都是无所谓。偶尔的输赢有时仅仅是不太服气,有时也仅仅是有点心得而追逐而已。
我是在乎自己的心流体验的,至于说如何无我地去做什么牺牲或慈悲,这个还是离我很远。那个小我隐约还在,一直都小心翼翼地保留着,我不想拿出来,但是感觉到冒犯,它会以重剑击之,我也是掌握不了的。
现在越磨越锋,不是我非要锋利,而是在社会观摩的徘徊上,教育理想已经深深地腐化了我的心灵,我需要重新小范围调整自己的工作、生活、 事业模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