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逐渐卸掉外力的过程。

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定一些奖励机制或是奖惩措施,来巩固已取得的成效。

那试问,当这些机制、措施消失的时候,学生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现在学习,也得不到奖励了。”不免有些失落,学习热情也会骤减。可是,我们反过来想,这些奖励本来就是外在的,为什么学习是自己的事,反而需要别人来奖励呢?

这是因为对学习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当然也谈不上建立兴趣。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四个因素:触机、行为、奖励、信念。

你会发现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奖励呢,凭什么学生学习不给奖励呢?

那是因为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奖励是自己给的,为了鼓励自己能够坚持下去。可是学习过程中给与奖励也是为了得到鼓励呀!(竟然自己把自己问住了,难自圆其说了)

说来也是,毕竟我们大人做事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得一些名次,甚至称号来帮助我们前进呢,更何况学生呢。这值得我们反思。

外力为辅,自发为主。

那么如何逐步卸掉外力?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

小学生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尚不成熟,形象思维为主,天真活泼。如何告知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你要自己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依靠奖励来督促你。”

帮助他们建立兴趣,是不是找到快乐就喜欢学习了呢。或者说我从学习中能得到什么,比如帮助我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我知道了热胀冷缩,等等。可能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已经很棒了,从不知道到知道,已经进步了,也可能是功利性的世界让我们对这些微小的成长不屑一顾。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在学一个新的领域的知识的时候,比如说通过看书来学习,我们会觉得很枯燥,晕头转向。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对这个领域整体的认知,我们并不清楚现在学习的是哪一块,我进行到哪个步骤了。

没有成就感,是造成我们进行不下去的一个主要原因。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那就去看一些知识框架,整体了解这个领域。

再回到学习这件事,如何建立成就感与整体认知呢?

成就感的建立,离不开老师与家长,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肯定,那表示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接纳,更是自豪。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这里讲的就是自信,对于那些不自信的孩子来说,要多多给予关注与鼓励。

整体认知就比较复杂了。(目前我还没有想到好的方法)

咱们先来谈谈这个,你对一个孩子说学习的重要性,他不懂吗?他懂。他不懂的是:为什么要去学习?能为我带来什么其他事情不能带给我的东西呢?这是关键。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也不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只知道老师要求这样做,也不是自主地想去这样做。

现在的社会,对成绩很看重,虽然新课改的提出,也已经改变了部分家长的认知,但要改变所有家长也比较难。而且我很想知道的是,那个被称为“别人家的孩子”最后的发展是怎样的。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教师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在毁灭孩子——齐校长。比如说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学习,就会占用他本来打算培养爱好的时间,而且有可能这段时间不会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因此,我们就是在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或许他们在这段时间可以发展一项其他的技能呢。

想要让学习卸掉外力,就要改变学生的认知,甚至是他们对自己重新的定位。



文/折耳猫                   2017.4.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风在呢喃 树在呼吸 从青绿到橘红 每一片叶子都在轻语
    丞衎阅读 1,342评论 0 0
  • 有天下午,我观察到园里有个孩子总是拒绝任何人触碰他,一旦有人靠近,就用手去推对方。我问妈妈:您家宝宝是不...
    未央之雨阅读 1,801评论 0 0
  • 故乡,坐在发旧的镜子里 月亮背过身去,雪白的冬季 指尖开出花朵 我穿上槐树的岁月,随风散去 **** 远方,落地的...
    竹鸿初阅读 3,265评论 3 14
  • 若是黑夜不醒来,何苦惧怕黎明之前的思念。 若是黎明未来临,何苦悼念黄昏的仓惶。 若是末日即到来,何苦倾谈被废弃的旧...
    文艺小女生莫莫大人阅读 3,043评论 1 2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