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者不需要同情

同情是一种情感表达,体现了对他人痛苦经历的关怀和理解。一般只针对弱者。


勇敢就是承担责任,无所畏惧,坚定前行。


最近网上一篇“为父奔丧,回来被辞退”的文章引起热议,收获同情的同时,也引爆了希望打工人得到公正对待的情绪。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时间、阳光、空气平均的分配给每一个人。抱怨社会不公,实际上是一种被迫害的自我怜悯情绪作祟,它是一种逃避自己责任的弱者思维。


而强者面对困难,面对所谓不公只会去克服,从来不会抱怨。


曾经有这样一个妈妈,原本结婚怀孕幸福满满,刚出生的儿子却被诊断为脑瘫,丈夫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情感压力抛弃了他们。有很多人劝她放弃孩子,她的回答只有一句:“我的儿子,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培养成人!”


从此她一个人带着儿子求医,做康复,该上学了,她坚持让儿子上学,学校不收她就一次一次的祈求别人,不要同情,只要收下她的儿子。功课跟不上,她就在家和儿子一起反复练习。


坚强勇敢的妈妈,也激励着孩子的上进心。在母子俩一步一步共同努力下,儿子18岁,与同龄孩子一样,圆满的完成了所有中学学业,还被国外的顶尖大学录取,完成了人生的逆袭。


十八年的艰辛非常人可以想象,没有坚强的信念和意志无法承受。这位妈妈面对生活的疾风骤雨,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抱怨不公,没有放弃,只有接受现实后的努力,这才是强者的风范。


因为父奔丧,回来被单位辞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有当事人知道。选择把这个事情爆出来,有没有被迫害,抱怨不公的心理在里面?有没有利用大家同情心给向对方施压在里面?我们无法得知也无法评论。


查理笀格曾经说过:不要让被迫害的的情绪影响自己,因为那会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别人的身上,从而阻碍你成为一个敢于面对艰难险阻的强者。


如果是单位不可或缺的人物,怎么可能被辞退。如果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物,被辞退又当如何。如果是一个敢于突破的人物,被辞退不正是一个新的开始。


把父亲的不幸离世,放到被辞退的语境中,实在是不应该,因为那会让亡者不安,还会激起社会的不良情绪,成为弱者发泄的根据。


弱者不是要求社会关注的标签,弱者是成为强者的开始。当想抱怨的时候,先想想自己付出过什么,当想发泄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最好。


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一味的依附外界,祈求外界,没有出路。只有抬头认准方向,低头咬牙忍耐,踏实每一步,才能终会达成目标。


勇敢者没有怨恨,勇敢者也不需要同情,勇敢者只知道向着目标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