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第六天

主干知识背诵第六天


1、一天之中,最高温出现在14点。

一天之中,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关于农业的考点。

(1)间作套种的优点?比如玉米地里套种向日葵,或者大豆?

①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空间。

②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

③一地多用,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经济收入。

④一地多种,多种经营,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⑤大豆的根部具有固氮功能,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起垄栽培示意图


(2)起垄栽培草莓的优点?

①起垄栽培,有一定高度,利于草莓通风、透气、采光,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②起垄栽培,能够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

③起垄栽培,草莓果实挂在植株两侧,利于果实采光,着色均匀,提高品质。

④起垄栽培,果实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减少人为踩踏和果实腐烂。

⑤起垄栽培,有一定高度,浇水时防止传播病菌。


(3)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瓜、果、蔬菜、花卉)的经济效益更好。

(4)关于如何维护粮食安全?

①严格保护耕地,避免占用耕地,控制非农占用,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②加大农业技术投入,培育良种,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治理,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③进行土地复垦、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④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单产,维护粮食安全。

⑤防止土地污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防。

⑦做好粮食储备和调配管理工作,减少粮食浪费现象。

⑧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5)关于耕地减少的原因?

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占用了大量耕地。

②修建高速公路等,也会占用大量耕地,甚至导致移民搬迁,拆迁成本高。

③受经济效益影响,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好,导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使得耕地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如果该地位于山区,由于山区耕地分散、破碎,难以集中连片,易导致土地撂荒。

如果该地属于生态脆弱区,由于生态保护的政策原因,导致退耕还林还草,使得耕地减少。


3、关于国际贸易,进出口产品的考点。

(1)进出口产品,首先要考虑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远,运输成本越高;距离越近,运输成本越低。比如说:日本从我国进口海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和日本的距离近,运输成本低,海运便利,海运成本低。

(2)进出口商品,还要考虑关税和通关手续等政策问题。

(3)进口和出口,还要考虑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状况。产量低,需求大,需要进口;产量高,需求少,可以出口。


4、关于海洋安全的考点。

(1)海洋空间包括:海水、海岛、海岸线、潮间滩涂、海床。

(2)海洋空间与人类活动:

海洋军事基地,核潜艇。海洋运输,涉及港口、海峡、航线、海底电缆、海底隧道、海底管道。海洋观光旅游,滨海旅游。海水养殖。海上发电。海中采砂。海洋生物。海底仓库。


(3)我国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的优势?

①海洋空间范围广,利于立体开发利用;

②不与农业用地争地,也无需移民搬迁;

③海底隐蔽性强;④水下温度,压力相对稳定,利于仓储。


(4)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有哪些?

填海造路,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系统。

海岛开发,海岛岛屿面积小,淡水储量少。

港口航运,海峡,跨境海运安全系数低。

耕海牧渔,伏季休渔,增殖放流。

海底工程建设,海底隧道,跨海大桥,海底管道,海底电缆。

海洋运输通道保证安全。

海洋生态安全,海洋生物,海洋污染,海洋灾害,海岸侵蚀。


5、关于低碳循环经济。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流程清洁,减少污染物排放,产品绿色安全。

(1)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潮汐能、核能。

(2)开发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关键的就是发展低碳技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经济和生态双赢目标。


(3)循环经济的案例,比如说:(画图展示)








6、关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以及生态功能退化。

(2)生态脆弱区,也叫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这里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已成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地方。由于这些交界过渡区域,抗干扰能力弱,时空波动性强,对这些地方我们采取限制性开发的策略。

(3)我国有哪些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呢?

①西南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

②沿海地区的水路交错带;

③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

④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

⑤西北荒漠绿洲交错地带;

⑥北方农牧交错地带;

⑦东北林草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等。


例题1:青藏高原复合侵蚀生态脆弱区的特点?

青藏高原地势高寒,气候恶劣,自然条件严酷,植被稀疏,容易受到风蚀、水蚀、冰川侵蚀,物理风化,冻融作用明显。


例题2:喀斯特石漠化生态脆弱区的特点?

①山区土层薄,坡度大,易出现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形成石漠化,山区石漠化又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②该地区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③加之人类在陡坡毁林开荒,砍伐森林,导致植被固土能力弱,易发生水土流失,导致植被覆盖率低,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例题3:草原和沙漠交错地带生态脆弱区的特点?

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紧张短缺,土壤贫瘠,土地盐碱化严重。


例题4: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的特点?

①位于东部农耕区和西部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带;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③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④土壤干燥,地表物质疏松,风大风多;

⑤年降水量少,且降水变率大,导致土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

⑥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例题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画出区域地图辅助分析,就简单了)

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地处平原向高原山地的过渡地带;

地处沿海向内陆的过渡地带;

地处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地处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

地处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的过渡地带;

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带;

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例题6: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黄河含沙量大增。当黄河在汛期时携带大量泥沙,黄河流至黄河下游河段时,因黄河下游地形平坦,流速减慢,泥沙容易堆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一旦形成地上悬河,地下水将无法补给地表水,因为够不到。


例题7:该地植被稀疏,土地沙化严重,画图分析。

分析:(1)该地域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

①地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较少,且降水变率大;

②地处草原向沙地的过渡地带,土地易沙化;

③距冬季风的源地近,低温,大风日数多,植被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该地草原呈斑块状分布,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思路:生物多样性,我们要考虑这里的栖息地,生存环境,物种的数量,物种的基因交流,疾病传播以及种群发展情况。组织答案:

①生物栖息地缩小,生物数量和种类减少;

②形成生境孤岛后,物种逐渐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种群隔离,基因交流受阻,部分物种退化和消失。


(3)当地土地沙化严重,地表严重裸露。所以当地种植了多年生优质牧草。

当地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有何意义?

思路:提到意义,从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来作答。

①经济意义:种植优质牧草,有利于发展畜牧业;发展畜牧业,可以增加牧民收入;带动畜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②社会意义:种植优质牧草,可以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减少人口外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③生态意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表裸露,减少风沙侵蚀。


④多年生牧草,无需每年重新种植,减少投入,节约成本。


7、关于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

(1)首先大家要知道地理概念?什么叫碳达峰、碳中和?什么叫碳汇?什么叫碳源?

(2)自然界中99%的碳储存于岩石圈和化石燃料中,还有少部分碳存在于大气中、水中和生物体中。

(3)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

(4)温室气体:比如甲烷、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会产生温室效应,造成全球变暖。

(5)那么什么叫温室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会吸收地面辐射,又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

(6)温室大棚就是利用温室效应的原理来发展的。这里注意白色薄膜和黑色薄膜的区别。白色薄膜有利于反光,使果实着色均匀。黑色薄膜利于吸热。


(7)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①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②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热岛效应增强,排放二氧化碳过多。

③人类破坏森林等植被,导致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减少。

④地表水域减少,导致二氧化碳吸收、溶解受到干扰。

(8)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地和高山的冰雪融化,冰雪融化变成水,汇入海洋,使得海平面上升。同时,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体积膨胀,最终使得海平面上升。


(9)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

①海水淹没陆地;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

②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剧;海水入侵,河水水质变差;海水入侵,洪涝加剧;

③海水淹没陆地,三角洲面积减小;

④风暴潮加剧,土地盐碱化加剧;

⑤海水入侵,顶托作用增强,导致陆地污水排放受阻;

⑥影响港口、航道;

⑦极端天气频发;

⑧扰乱物种新陈代谢等等。


(10)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节能减排。由于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的,且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多,发达国家又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所以发达国家在节能减排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11)节能减排,中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②转变经济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

③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④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

⑤制定法律法规,如碳交易,减少或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8、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案例:康老师的老家是山区农村,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过去,当地的村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谋生计。2002年,由于在该村发现了优质煤炭资源,随着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的开采,当地逐渐以、煤矿、钢铁生产为主。2014年后,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当地的工业衰败了,工人下岗失业了。于是,部分青壮年外出大城市打工了。2022年后,在康老师的地理思想熏陶下,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废弃的工业场地、工业厂房、工业设施,发展了工业旅游,建设了工业博物馆,建设了超市等。该村目前正在积极打造休闲旅游观光村。

(1)阐释该村煤炭资源和铁矿资源的开采,对当地产业结构的影响?(8分)

                                                                                                                                         

                                                                                 

(2)说明当地利用废弃工业场地、厂房、设施,打造休闲旅游观光村的意义?(6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