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掉进情感的旋涡。
因为家长有一套理论:孩子对异性发生兴趣,就一定要影响学习,甚至影响前程。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情感方面的蛛丝马迹,不是搞侦察追究,就是围追堵截,采取各种手段防患未然。
对于青春期的男孩子长胡子、变声了,女孩子来月经、乳房发育了等现象,所有的家长都极其平静,将其视为生命成长的一种自然。
但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好感,喜欢跟异性交往了,家长就立刻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惶恐不安。
为什么我们尊重孩子生命的自然,却不尊重孩子的感情呢?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把情感看做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看做是孩子成长中自然流动的一种生命气息和情绪。
其实,此时的孩子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爱情的本质。
在他们的感情世界中,具有和爱情截然不同的感情特点:
一朦胧性。
越是紧张的时候,恋情越容易点燃。
因为情绪太紧张了,人的感情变得异常脆弱,需要宣泄。
这种情况下,谁能理解孩子,孩子就容易跟谁亲近,恋爱可以给人情感以暂时的安慰,也可以让人逃避紧张带来的压力,还可以给害怕竞争的人以借口。
孩子以为这是在恋爱,其实,他们还分不清在这种情感中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二变异性。
18岁之前的“爱情”的特点是:主要是被异性的外貌吸引居多,其次是性格或专长的吸引,因此常常很不稳定。
也许孩子今天对一个人迷恋得茶不思、饭不想,几天之后又觉得他(她)一无是处。
三单纯性。
孩子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没有成年人谈恋爱时对家庭、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
四矛盾性。
面对感情变化的漩涡,孩子无法自拔,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如果你的家里有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少男或少女,在其早恋这个问题上该怎么处理呢?
一、理智面对
当你发现孩子的情绪有了波动时,不要慌张,也不要“横刀立马”挡在孩子面前,请认识到孩子的成长,并对他的长大表示祝贺,它说明你的孩子已经被人关注、被人欣赏了。
但同时,也要提醒孩子,这其中的喜欢,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它是青春期性发育成熟时的性意识萌动,它飘忽不定,很难长久。
二、让孩子正确对待,敢于说不
必须让孩子明确,此情暂不宜接受。
可以告诉孩子,此时两个人前途未定,可变性还很大,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从情感上说,大都是一时的冲动,难保永久;
在意志上,自制力差,容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
从经济上看,远未具备恋爱的经济基础;
从精力和时间上看,必然出现与学习争精力、争时间的矛盾现象,从而影响前途、丧失机遇,那真是得不偿失。
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宜贸然接人家轻率抛来的绣球。
三、帮助孩子进行冷处理
自己和孩子一道注意保护对方的自尊心。
告诉孩子不宜轻易嘲讽、训斥、谩骂对方;或随意报告老师,向同学公开,使人家难堪。
这样是不理智,也是不文明、缺乏修养、不尊重人的表现。
对方写信、递纸条多半是在一时的感情冲动之下进行的一种试探,对此,可以让孩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照常与之正常交往,既不过于疏远和回避,也切不可过于热情、亲近,可略冷淡,让对方了解孩子的心意。
这样既不伤害人家,也让对方知道,这只是一厢情愿,有个“鸣金收兵”的下台的台阶。
四、将孩子的爱慕对象朦胧化
青春期孩子的爱慕对象比较朦胧,常常是某一类型的理想化人物或是生活中的近似人物。
家长往回拉一拉,就可以拉回到友谊上来;推一推,就可能推向早恋。
如果孩子接到的情书,正是他(她)所喜欢的对象,我们用近似人物将爱慕对象模糊化、群体化,是有效果的。
比如对所有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评价,将每个同学的优点帮孩子进行一下分析,让他感受到,自己喜欢的对方不过是大众中的一个。
五、采取接纳的态度,认真听取孩子的感受
只有孩子信任父母了,才有可能采纳家长的意见,接受父母的影响。
平时应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畅通的沟通渠道。
经常制造亲子密切交流的机会,多倾听、多了解孩子的心声。
注意不要有偷看孩子的日记和跟踪孩子等不适当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