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屋屋
我的妈妈是小学作文里必写的一篇作文,小时候我作文写得很好,经常当做范文被老师在课上读出来。当时写我的妈妈可能也是不错的,只是一点痕迹也记不得了。
小时候的我和妈妈比爸爸更亲,因为爸爸自从我有记忆起就是很凶的样子,也不爱说话,喝酒后经常会和我妈吵架,也经常打我妈,所以我小时候对爸爸是很怕很恨的,对于妈妈更多是袒护和听话的,会帮她做家务和带弟妹。
我的妈妈出生在福建泉州清源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我外公读过书,在一家国营工厂上班,工资收入在当时还可以。我妈说他爸爸一共娶了三位老婆,之前两位都很早就过世,也没留下孩子,后面才娶了我外婆,外婆是从小被送养到石狮永宁一个华侨家庭里长大,但没读过书。我妈妈是家里最小的,她上面连续几个姐姐都夭折了,只有一个大姐比我妈大十几岁,在她小时候就已经嫁到清源山上一个村子里;还有一个哥哥,外婆重男轻女观念很严重,只宠爱舅舅这独苗。幸运的是外公却是非常宠爱我妈这个最小的女儿,因为她是三个孩子里最聪明伶俐的。她的童年物质生活比邻居孩子好很多,外公下班经常买一大把糖回来给她吃,也分给邻居的孩子们吃。
可是外婆小时候不会或者根本没空照顾孩子,我妈说她上面几个姐姐在婴儿时就是缺乏照顾死去的,她小时候外公上班不在家,她也是自己在家里哭,哭累了就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躺在家门口的石椅上睡着,被一脸的苍蝇盯着,隔壁邻居看到了都会替她把苍蝇赶走。
在妈妈八岁时,外公一病不起,来年正月初三就过世了。家里顿时失去主要经济收入,陷入困难的境地。我妈个子长得很矮小瘦弱,直到9岁才送她去上小学,因为外公临走时交待外婆要培养我妈妈,可她在学校才读了两年多的书,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她也只能辍学了。所以她一直怀着没能读书的遗憾,直到生了我们三个孩子。虽然我小时候家里很拮据,但是她最看重的还是我们的学业。我邻居很多女孩子最多只读到初三后,都不继续出来开始工作补贴家里。我妈却说,只要我们能读上去,她怎么样都要供我们读到大学。因为她深信,读书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这也是我后来可以读到大学,打开我新世界的原因。
自从外公去世后,我妈就要承担很多家务和农活。接下去是生产队下田赚公分,她个子小干农活力气不够很辛苦,但从小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她,自己学会了打算盘,于是就选做了小队登记公分的分工。她从小很会做手工,编织毛衣、勾编桌布、绣花、裁剪做衣服,这些她都可以无师自通学会并精通,连她结婚的被子和枕套上的绣花也是她自己亲手绣的。她说以前最喜欢的就是和几个姐妹伴约着一起做手工的时光,后来大家各自嫁人都没联系了。
在我妈小时候家里多住进来一位表哥,这是她姑姑的孩子,姑父刚和姑姑结婚后就一直在香港不回来,这个表哥似乎是她姑姑和别人生的。后来她姑姑自己过去香港找姑父,孩子太小不好带,就托给我外婆一起抚养,每个月会从香港汇来生活费给我外婆,也补贴一点家用。我妈说小时候,他们每次煮一锅稀饭,表哥总要先拿漏勺扣一碗干饭去吃,再给她哥哥扣一碗,她只能吃稀得可怜的地瓜稀饭,为此他们经常吵架。她哥哥也可以去城里上中学,家里只剩她要干最多的活,还经常被外婆打骂。
到成年后,她身边的姐妹伴纷纷都结婚嫁人了,我妈因为长得矮小脸蛋也不好看,直到22岁才经人介绍给我爸。我妈说那天是我爸的姐夫带着我爸过去她家里相亲的,他们都没说过话,只是看到了人。我妈说第一眼看到我爸高高大大,长得很帅,又是参军回来的,很快就答应了。于是,我爸的姐姐姐夫带着我爸第二次上门,就抓着一只鸡来提亲了。我妈一次都没去过我爸家,直到过门后才发现我爸家穷得一塌糊涂。家里米缸空空,结婚摆席的钱和食物都是我奶奶借来的,连结婚的床也是借来的,全家最好的一间婚房还是我爸参军回来自己砌的。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我爸家一点不过分,我妈顿时有被骗的感觉。但都嫁过来了,日子也只能这样过下去。
我奶奶是一个完全不会过日子的人,她不会干活,但要抽卷烟,经常拿家里所剩的一点米去换烟丝,她不懂得照顾孩子也不懂得和人相处。我爷爷去世很早,我爸是最小的孩子,之前是几个姐姐照顾长大的。我爸的性格很多方面随我奶奶,不会说话和表达,也不会和人打交道。这方面的性格我后面学心理学后才知道,属于阿兹伯格综合征谱系障碍,是高功能自闭症的一种。
我妈是如此心灵手巧、能干的一个女人,直到婚后才了解我爸是这种性格,加上我爸这边的家庭情况,她当时肯定是很难受的。但还好我爸是一个可以吃苦干活的人,什么苦活累活他都默默的去做。我妈说刚开始他们就推着板车去拉东西,我爸有力气在前面拉着,她瘦小的身子在后面推着,后来我爸还做过很多很苦的活。所有收入都我妈收着管理这个家,渐渐这个家在我妈的操持下有了家的样子。
我在我妈嫁过来第二年就出生了,妈妈说我刚出生时虽然是女孩,爸爸还是很开心的回家放了鞭炮,还煮了两个甜鸡蛋带来医院给我妈吃。这是我爸难得对我妈有的温情时刻,我妈说他还会经常抱我,也是难得对我有的温情时刻,可惜我不记得了。
后面接连我妹和我弟也出生了,我妹出生又是女的,我爸闷闷的回家了,也没放鞭炮也没煮鸡蛋,直到我弟在计划生育之外生的这个男孩才又让我爸开心。弟弟出生时我懂事了,记忆很清晰,因为计划生育之外出生就没去医院,我妈在家里分娩,叫了隔壁我妹的干妈,一位赤脚医生来家里接生。我好像觉得没多久弟弟就出生了,还是挺顺利的。
我妈也从新媳妇变成三个孩子的妈妈和一家之主,她经常说这个家要是没有她来,都不能算个家。随着家里多了三个孩子还有奶奶,生活的压力一下子变得更大了。我爸和我妈开始因为生计问题争吵,我妈迫于生活和没钱的压力,应该是会辱骂我爸没用,而我爸经常是一言不发,最后憋得实在受不了就破口大骂回去,我妈刚硬的性格当然忍受不了这样,会骂得更凶,我爸就拳脚交加打过来,我妈瘦小的身子根本打不过我爸,经常被他打得大声嚎哭,我们三个小孩在边上吓得大哭。邻居刚开始可能有过来劝一下,可时间久了也都没人过来了。
我人生最早的记忆片段是,可能我三四岁时,我爸拖着我妈的头发或者衣领,一路从家里拖到村口,嘴里喊着你滚回家去,我妈一路挣扎着可挣脱不了我爸有力的手,我在后面一路哭着跟着他们。路两边站着很多村里人在看着,他们似乎也只是站在那边看热闹,没有出来帮忙劝架的,所以这也造成了我对于我们家邻居们的隔离感。
每次我爸打完我妈,我妈就会丢下我们离家出走,有时是三五天,有时一个多礼拜,有一次离开了很多天,我都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我不知道她曾经有了几次想死的心?她是否有朋友听她倾诉这不幸?
她娘家那边也不好回去,我外婆自从舅舅娶了舅妈后,就一直和舅妈吵架,每次吵架外婆就会来我家住几天,后来在我刚上小学时,外婆在有次和舅妈大吵后,就在舅舅舅妈房间里上diao自sha了。我妈接到消息痛哭着带着我过去奔丧,我只记得外婆躺在厅边的一张木板床上,我妈哭得很伤心。她自此就没有妈妈了,在她最痛苦无助时候,也没有娘家可回了。
所以我当时真的不知道我妈妈会去哪里?她不在家的时候,我既要面对我爸很凶的脸,还有家里很压抑冷冰的气氛,时刻小心翼翼不敢说话,不敢惹我爸生气,还要做饭照顾我弟弟妹妹,心里还默默担心我妈去哪会不会出事。我心里曾恐惧的想象过,我妈会不会跳河了。因为有一次她在我们搬到新家后的吵架和被打后,我妈曾拿着一根绳子要挂在一楼房间的门框上,我看到马上阻止了她,哭着跟她说你们就离婚吧,我们都跟着她,不要跟爸爸过了。
幸好我妈是个坚强的女人,她心里肯定舍不得放下我们三个孩子,也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她对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好奇和遗憾,还没能出去走走看看,也还没能享受到好日子。她每次还是回来了,回到这个充满艰辛与不安的家庭,继续过下去。
日子还在继续,我爸依旧积压着不会表达的情绪,每年不定时用暴力方式爆发:和我妈吵架打架,和邻居吵架打架,但他很少打骂我们几个孩子。除了这些暴力时刻,绝大部分时间他还是很爱这个家和我们几个孩子。他很吃苦耐劳,只要能赚钱什么活都会去干。我们家旁边当时很多水田和池塘,他去挖过几年的莲藕,大冬天跳进河中的淤泥里,泡在冰冷的水里,用一把铲刀在莲藕四周挖出一个洞,从深深的泥土下面,挖出一整根好几节长的莲藕,递给我去清洗。隔天上午我妈一早骑着自行车,后座上挂两大框重重的莲藕,去菜市场卖完。她说当时每次骑车都得小心翼翼的,因为她体重很轻,后面两大筐莲藕近百斤重,经常骑得车头差点翘起来摔倒。
老房子才一个房间不够住,在我小学时家里在旁边田地里批了块地盖房子,经济压力就更大了。后来我爸还抓过鱼、钓过螃蟹,总之家旁边能找到什么可以卖的,他们都起早摸黑干过,我经常也得出去帮忙,或者在家做家务做饭送饭给他们吃。没有固定工作的他们,要供我们三个孩子上学开销,还要攒钱盖房子,现在想起来真是万分的不容易。我们搬进新家后,我妈也常常跟我们感慨,那几年建这个房子是多么的不容易。
后来爸爸找到一份在粮库里搬运粮食的临时工作,我妈就去鞋厂里车鞋面,那时外贸旅游鞋订单刚起步,雨后春笋般的冒出很多制鞋厂,特别在晋江那带,对于车鞋面工人需求巨大,而且工价也不错。我妈刚开始还去晋江拉鞋面回来家里车好再载回去,这样很远很辛苦,后来我妈就在家不远找了家小鞋厂去做了,由于我妈做事针脚又快又好,她很快就做上老师傅级别,工资收入在当时还是可以。后来我舅舅家的两个表姐初中上完,我妈就带她们一起去厂里车鞋面,至今我这两位表姐仍然在工厂上班。
每年我在暑假时候,我妈还会领一些编织毛衣,或者衣服、鞋面过来家里做,我们家有两台缝纫机,一台装着电机比较快我妈踩,另一台是脚踏的,我在旁边一起车那些比较简单的直线拼片,这就是我的暑假工。我妈带着我学会了打毛衣和踩缝纫机,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我绣花,我还自己绣了条白手帕。只是后来我上高中学业繁重,我妈就没让我帮忙,这些技能也都基本忘记了。
我的爸妈那时物资如此匮乏,生活的色彩只能靠自己双手创造,所以我妈对于养育了我们三个孩子,还有建了这个家是满满的成就感。她无法从我爸那儿得到任何的支持和夸赞,我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她经常会向我索要夸赞,同时伴随着对我强烈的控制,我年少时是很不耐烦听她说这些的。直到后面学了心理学后,才了解到我妈是如此的缺爱,自我价值感是缺失的,才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验证和满足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自恋,所以后来我也就可以听她倾诉与唠叨了。
现在我妈已快70岁,身体由于重度骨质疏松,这些年经历了腰椎骨折几次大手术,肩关节也一直脱臼去年也做了手术,阳后太虚一直咳嗽到中度肺气肿,需要卧床休养。但是她爱玩的天性根本在家待不住,稍微感觉好点就每天在微信群里约伴出去唱南音,上老年大学。对于她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也不好说什么,因为我能理解她从这些活动里收获了同伴关系的陪伴滋养,而且她嗓音条件好唱南音很好听,这是她现今人生的一束光,即使这样每天骑电动车外出还是会有一些风险,但我也是支持她的。
昨晚在写作疗遇课上被一个同学人生经历触动到,终于理解了我们上一辈大难无声的沉重感。早年我们的父母承受着这个世界的残酷,而异化成冰冷的控制,或无爱的能力。做子女的都想要完美的父母,可这个世界并没有给父母完美的环境。这对于我的爸爸妈妈,甚至我自己,都是深沉的接纳与和解。
完稿于20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