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培训第5天,能够见识到天立集团各位老师的风采,收获良多。尤其是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刘校在讲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协同发展时,提到一句话:“做教育的是植根于人的心灵。” 就这一点,我想谈谈,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于应该怎样教育学生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想一个语文教师应该做到的是:以仁义礼智,引导学生成仁成善,最终达到修齐治平。有一句话不是这么说吗?“ 你希望这个国家是什么样子,你就应该成为什么样子。”
教师是一个站在前边率先垂范的模仿对象,学生的天性是学习和模仿。
我实习期间有一件事情很触动我:是当我上了过关课以后,下来跟学生交换意见。学生对我最直观的评价是:“有什么样的师傅,就有什么样的徒弟”。由此,我体会很多。作为一个实习老师,我们既有学生的身份,又有老师的身份,所以我的存在既是一个学习者,又是一个被他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我必须以一个专业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
我们常常把民族和世界放在首位,但其实我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民族事业和全球格局只能是意识上的。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当中,我们的出发点是个人。先是个人的健康成长,个人的道德,知识,技能的拓展,只有有了小我的健全发展,才有修齐、才能治平,才能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有信心。成就个人的往往不是政治大环境和投机取巧,做好每一个个体,就可以成就这个世界,这个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考虑的一切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