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

老规矩。

1、时间,东汉末年。地点,上虞县。人物,朱儁(jun)(东汉末年讨伐黄巾军的一位将领)。


朱儁从小家境贫寒,父亲走得早,母亲做一点小生意为生。有一天朱儁的小伙伴周规在中央部门谋得了一个好差事,但是这小子不老实,临走因为用钱,挪用了县里的一大笔公款,他本来想着,反正这一走也不一定回来了,以后就算发现了也奈何不了自己。不巧的是,恰恰在他上任之前被发现了。


朱儁知道后,私自拿着母亲做生意的本钱替他还上了,母亲却因此失业。被发现后,朱儁并没有说要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话。他的话很耐人寻味,“小损当大益,初贫后富,必然理也”。


很快,他的事迹便传开了,当地县长听说了这件事,任命他为郡政府办公室主任。之后一路升为一位将领。


人的眼光一定要长远,钱固然重要,但是它的得到和失去往往也循环的很快。上海大亨杜月笙,刚刚起步时,获得的第一笔钱财,不是去赌博玩乐,而是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们,兄弟们不一定能帮他特别大的忙。但是这件事,他的师父师娘都看在眼里,为他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时间,公元184年。地点,冀州。人物,卢植(东汉末年讨伐黄巾军的一位将领)。


卢植主要负责首都洛阳的北部战场对造反者黄巾军进行作战,卢植很有能力,接连取得胜利。等到最后一战时,当时的灵帝刘宏对于前线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还不是十分放心,派宦官左丰前来慰问,实则监视。宦官来到前线索贿,在当时这是非常普通的一件事。但是卢植不吃这一套,他觉得国家到了如此关键的时刻,不管是宦官还是皇帝都不该扯后腿的。


但是他错了,坏人干坏事是不分时候的。回去左丰便说了很多坏话,导致卢植被免职。


坏人干坏事是不分时候的。我们一定要警惕,避免损伤大局,也避免伤害自己。真的,对于坏人,啥事他们都干得出来。


3、时间,东汉末年。地点,大汉王朝。人物,桓灵二帝。


东汉末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宦官当权,奸臣阻道。桓帝和灵帝活得也十分艰辛痛苦,自己无力去改变现状,反而让帝国大厦更加岌岌可危。


但他们都会一种平衡之术,不至于让自己亡的那么快。他们一直平衡各方的势力,一方强盛了就要打压下去,让他们几方势力势均力敌,才能保证局势没有那么的坏,帝国没有那么快灭亡。


有时候保持一种平衡也是生存下来的一种方式,尽管他不是最好的方式。


4、时间,公元190年。地点,酸枣(古洛阳东部一地名)。人物,曹操。


汉灵帝亡后,董卓入京,百姓的日子更加艰难。此时三国的主角之一曹操,正在想方设法团结义军讨伐董卓,奈何他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说不动其他诸侯。曹操自己整顿一只队伍向董卓开战,由于新整顿的军队经验不足,战斗力明显没有董卓的西凉军厉害,第一战很快便全军覆没。曹操自己的战马被乱箭射杀,曹洪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曹操,曹操才捡回一条命。后来曹操又整顿一支队伍,好不容易招募到五六千人,又发生了兵变,曹操自己斩杀十余人,逃了出来只剩下了五百人。


一次战败,一次兵变。两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对于刚刚开始创建大业的曹操来说真是不小的打击。换做其他人,早已泄气,卸甲归田。曹操却没有气馁,依然招兵买马发展势力。


坚持,坚持,再坚持。无论何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方向是对的,一定要坚持下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