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康王之后,周朝迎来了第四任君主,也就是周康王的儿子,史上称作周昭王。经历了历史上第一个见于书本并且被公认的盛世“成康之治”,按说周王朝应该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可是周王朝在周昭王统治期间,却没有像预料的那样继续维持盛世,反而是退步了。
每次有新的君主继位的时候,正是叛乱分子开始捣乱的时候,历史上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当王位更替,新的继承人总会建立自己的团队,这个时候的朝政不稳,会有可趁之机。周昭王刚继位的时候,就已经有来找茬的了,谁呢?东夷族,好像每一次的帝王更替或者是造反,都是东夷第一个举兵反抗,这跟古代的帝王制度也不无关系,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地是在河南,东夷部落远离中心的统治,在东南沿海加上山东半岛这些地方,那个时候人还不会造船,也不会出海捕鱼,经济跟不上,物质文化都不够发达,现在来看,我们国家的经济一大部分都来源于东南沿海。
在周朝的时候,每当中原地区有些变动,东夷族都会抓住不放的。这些氏族远离周王朝的统治,山高皇帝远,根本就不害怕。打不过大不了就投降嘛!不只是东夷叛乱,还有一个,就是巢侯,是今天山西省的一个部落,这些社会不安定分子总是时服时叛,很难被打败。在周昭王继位的时候,周王朝还是很强大的,这样的叛乱很容易就被镇压下去了,都不用周昭王亲自动手,随便找两个诸侯国帮忙打一打就能摆平,根本就不会触动周王朝的根基。
在武王继位十四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京城内突然间所有的河水都泛滥,井水突然暴涨,山川大地震动,天色大变,而且夜里看不见星星。这在我们今天来看,就是一场小型的地震。在古代可不会那么想,还没有人能够解释这样的现象,在周朝的时候特别信赖于占卜,要说到天有异象,证明要发生大事情了,古人认为只有王道缺失才会引发这样的现象。
可是周朝并没有发生什么样的政变,但是有一件事可以说让众人对周昭王不再那么的有信心了,就是周朝开国封诸侯的时候,把鲁国封给了周公旦,可是周公旦没有去,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代自己去建立了鲁国。这个时候的鲁国也走到了第三任君主鲁幽公,可是他的弟弟姬沸把鲁幽公杀了,弑君篡位,自称魏公。作为这些诸侯国的老大,周昭王竟然就当没有这回事儿一样,不管不问的。其他的诸侯国一看,原来这么做是合法的,身为同姓诸侯国周昭王都不管,那么我们违法乱纪试试看。所以在当时发生了很多类似的事情,恃强凌弱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这样让很多诸侯国变得特别的混乱,身为周朝的头领,周昭王有失偏颇,也让广大群众特别的不满意。
东夷各国,还有荆楚之地的很多方国都打算来周朝舀一瓢水饮,时刻在骚扰周朝国土边境。到了昭王在位第十六年的时候,昭王宣布,对东夷进攻,与其说是进攻,不如说是吓唬他们。东夷部落现在得有二十个左右的部落和方国,他们凝聚起来绝对是一股很强的战斗力,周昭王要先下手为强,把他们驱散,这些东夷的各个诸侯国和方国看到周朝确实是要把他们当回事儿攻打他们了,所以纷纷投降,表示愿意为周朝效劳。等到周朝一旦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们肯定又是第一个造反的。
东夷族根本就不可怕,行不成战斗力,真正的威胁在于荆楚之地,周昭王的意思是先把东夷打服,真正想打的是荆楚之地,他们的疆土已经被荆楚侵犯了。把东夷还有南面的一些捣乱分子制服以后,可以保证自己的后方不被频繁,免得自己打荆楚的时候被他们在后面踢屁股。等这些都安排好了,举重兵,大举进攻荆楚。记载下来的一共有三次进攻荆楚,在位第十六年的时候是第一次,由周昭王亲自带军过了汉水,深入荆楚之地,取得了胜利,掠夺了很多的铜资源。三年以后,也就是在位第十九年的时候又攻打了一次,这一次,在渡汉水的时候,天气大变,军队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有的史料记载说,周昭王一共在位二十年,第二次和第三次攻楚应该是一次,但是也有的说周昭王二十四年又一次攻楚,这是一个谜题,至今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但是一般都说攻楚三次。我们暂且按照三次攻楚来说吧!到了在位第二十四年的时候,周昭王又亲自出征,是为第三次伐楚。也是第三次,周昭王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