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狼来了》——解读是否得以文本为前提

        曾经彩色版的《青年文摘》,登了一篇《狼来了》的文章,令我坐不住了,想和作者说说。

  作者把最大的同情心给了那个撒谎的小孩,说着说着更认为小孩不是在撒谎,甚至不曾撒谎,最后文字说“孩子却以自己的死证明了自己清白”。同时发挥了其最大的想象力把那些大人们说成了“孩子的东家,狠心的主人”。这一切令我费解,真的。

  我小时候也听过这个故事。作者的阐释与我听过的和我以后接触到的《狼来了》的故事似乎有所误会。在那个传统的故事里,那个孩子是有一天放着放着羊觉得没意思了,便朝在不远处田里干活的农民喊“狼来了”,于是大家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营救,小男孩看着大人们着急慌张的样子哈哈大笑,他觉得这很好玩。于是第二天他又来了一遍。第三天,他又试了一遍,仍旧乐得他不行。第四天,他又喊了“狼来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狼真的来了,但没人来救他了。这是我知道和一直接受的《狼来了》的故事,我们也往往告诉撒谎的孩子“万一哪天狼真的来了你怎么办”。(我也曾经在电话里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一个总跟我撒谎的学生,应该准确地说又复述了一遍,因为他以前就知道这个故事,我只想以此来引起他的注意,总撒谎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的,老师宽容你只是因为你是孩子。)我觉得这涉及不到大人们的残忍,而作者的“大人们根本就不听孩子的结实而武断地认定孩子在说谎”,真让我觉得哪是哪啊。

  应该说作者是很善于思维的扩散的,这也很符合现在流行的解构主义。怎么解读,不是以文本为主,而是作者说了算;或者说,怎么吸引眼球,怎么解读。好像还是在说那个文本,但早已不忠实于文本本身,搀和进自己的臆想。很多传统的经典的东西就这样被瓦解。就像这个我们一直以来劝诫孩子们别撒谎的故事被诠释得面目全非,唯一能让我有一丝认同的是可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育实在是有点太残酷了。”但这个代价不是教育人别撒谎必须付出的,它是故事给你撒谎所预设的一个残酷以期起到警示性的结局,而且它也符合文学创作的真实,大人们不再相信他了,没来就救他,对于一个小孩来说,面对一头狼也只有被吃掉这一种结局了。是不是所有的撒谎都可能造成丧失生命这样的话题好像不在此文本讨论范围之列,但撒谎特别是孩子的撒谎所导致的诚信缺失恐怕也是件挺让人恐怖的事。

  我要补充说的是,那个小男孩可能真的只是因为无聊才去捉弄那些正在做活的人们,可即便真的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也一定会招致别人对你的不信任以至不理睬。尽管你是个孩子,但宽容是有限度的,而且那些大人也没把他怎么样,他们只是在多次上当被捉弄后变得有免疫力了,不是那些大人牵了一头狼过来把那个小男孩吃了,而是他自己的谎言吃了他。

  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不要撒谎,总有一次你会被你自己的谎言所害。就这么简单。再复杂的,我觉得可能就不是这个儿童故事所能承载的。呵呵。


欢迎关注原创文学/教育公共号:

youweixuetang

诚意等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八月江户艳阳天, 白云落水浪底眠。 同来江海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慕纯阅读 211评论 0 0
  •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这碗鸡汤想必都干过几碗,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喜欢这样的文字,后来慢慢的的发...
    烟雨城行阅读 143评论 1 0
  • 一 背井离乡 此时正是炎炎夏日,诺一拉着她的行李箱站在门口与母亲挥手告别,她以为母亲至少会送她到车站,但是没有...
    如萍同学_c2df阅读 278评论 1 2
  • 2018年5月29日 鸡西 晴 好久没有像样的做一顿早餐了。 今天,儿子要吃蛋挞,麻溜起床忙活...
    聪慧纪老师阅读 251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