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型表达结构,帮助更好的理解

以前读书的时候不立体,只是从头到尾的读下来,没考虑太多,按照金字塔型结构来讲,书名是主要标题,是一本书的范围的容量,目录是关键主题,是书中重要的观点。内容为次要信息,用来解释书中主张。按金字塔结构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表达信息的结构,帮助理解。

首先要了解表达的基础要素:信息

信息分为三类:

记述性信息;

评价性信息;

规范性信息;

记述性信息是对于事物进行陈述性描述,

比如“桌子是蓝色的”“天空是绿色的”记述性信息只进行描述,不考虑内容的正确与否,“天空是绿色的”我们都知道是错的,但它的确属于记述性信息。

评价性信息是基于某种价值观念做出的价值判断,给出好坏优劣等评价性结论,比如“这本书写的真好”“这支笔真好用”

规范性信息表达出传递者认为事物应该怎样的信息。“你不该把钱给他”“你应该留下来陪我”都是规范性信息。

表达信息的顺序应该是:

记述性信息→评价性信息→规范性信息

信息的接受者在接收到记述性信息后,偏向于听到传递者给出的价值判断,即评级性信息,听到评价后希望别人给出具体实施的步骤,告诉自己怎么做。

高手的表达只需给出记述性信息与评价性信息即可引导接受者行动。

而大师级人物只需表达出记述性信息就够了。

越是对评价标准与行动原理了解越深,所需信息类型就越少,但是效果却更好。不是越少就越有效,不明白背后的原理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传达出的信息也会有偏差。

所以,想继续了解怎样提高表达力,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你知道自己怎么做

金字塔结构的类型:

金字塔结构有助于在结构上形成清晰的逻辑脉络,不但能帮助减少接受者的理解负担,也有助于帮助写作者建立文章结构。

金字塔型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两个类型

三个层次:

主要主题

关键主题

次要主题

并列型:所有信息都可以单独直接支撑上层信息。

直列型:信息之间相互连接,有一条逻辑链。

信息表达设计

由上而下

由下而上

由上而下进行一步步具体行动的实施与主张的理由解释。

由下而上则是是把收集来的信息进行一步步推导得出结论或提炼信息中的共同点进行提要。

不论是信息的接受者还是传递者最好是两种模式同时使用,反复进行由下到上得出结论,再由上到下一步步印证,形成整体观,使文章中主题与信息更加契合。

不重复,不遗漏

不重复是为了让别人容易理解

不遗漏是为了使信息更有说服力

一点的重复并无大碍,但遗漏则会是说服力大打折扣。

如何才能做到不遗漏?

设立“其它”项

在金字塔型结构的设立开始列出的关键信息层设立其它项,如果有想表达的次要信息,但又不符合其他关键主题就把它放入“其它”项,然后对其进行摘要抽象,形成标题。

其它项最具个性化,是体现个人能力的重要标志,经过长时间的其它积累,会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和独特竞争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