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统称中华民族,分别是:
1. 汉族
2. 阿昌族
3. 白族
4. 保安族
5. 布朗族
6. 布依族
7. 朝鲜族
8. 达斡尔族
9. 傣族
10. 德昂族
11. 东乡族
12. 侗族
13. 独龙族
14. 鄂伦春族
15. 鄂温克族
16. 高山族
17. 仡佬族
18. 哈尼族
19. 哈萨克族
20. 赫哲族
21. 回族
22. 基诺族
23. 京族
24. 景颇族
25. 柯尔克孜族
26. 拉祜族
27. 黎族
28. 傈僳族
29. 珞巴族
30. 满族
31. 毛南族
32. 门巴族
33. 蒙古族
34. 苗族
35. 仫佬族
36. 纳西族
37. 怒族
38. 普米族
39. 羌族
40. 撒拉族
41. 畲族
42. 水族
43. 塔吉克族
44. 塔塔尔族
45. 土族
46. 土家族
47. 佤族
48. 维吾尔族
49. 乌孜别克族
50. 锡伯族
51. 瑶族
52. 彝族
53. 裕固族
54. 藏族
55. 壮族
56. 俄罗斯族
贵州省世居18个民族,分别是:
1.汉族
2. 苗族(贵州苗族人口全国最多)
3. 布依族(贵州是布依族主要聚居地)
4. 侗族(黔东南侗族文化浓厚)
5.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铜仁、遵义)
6. 彝族(毕节、六盘水等地较多)
7. 仡佬族(贵州是仡佬族主要分布区)
8. 水族(全国水族90%以上在贵州)
9. 回族(散居全省)
10. 白族(主要分布在毕节、六盘水)
11. 瑶族(黔南、黔东南有分布)
12. 壮族(黔东南、黔南等地)
13. 畲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黔南)
14. 毛南族(全国毛南族主要聚居在黔南)
15. 满族(散居各地)
16.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毕节、铜仁)
17. 仫佬族(黔东南、黔南有分布)
18. 羌族(少量分布在铜仁等地)
贵州省共有 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分别是: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首府:凯里市
主要民族:苗族、侗族(占全州人口约80%)
特色: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镇远古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等,被誉为“百节之乡”“歌舞之州”。
2.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首府:都匀市
主要民族:布依族、苗族
特色:荔波小七孔(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天眼(FAST)、平塘天坑群、布依族枫香染等。
3.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首府:兴义市
主要民族:布依族、苗族
特色:万峰林(中国最美峰林之一)、马岭河峡谷、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
补充说明:
这三个自治州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享有一定的立法、经济和文化发展自主权。
贵州其他地区(如毕节、铜仁)也有较多少数民族聚居,但未设立自治州,而是以 自治县、民族乡等形式体现。
贵州的自治州以 “多彩民族文化、独特自然景观”著称,是旅游和民俗体验的热门目的地!
黔东南州共辖 1个县级市、15个县,具体如下:
1. 凯里市(州政府所在地,黔东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黄平县
3. 施秉县(以喀斯特地貌和杉木河漂流闻名)
4. 三穗县
5. 镇远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㵲阳河穿城而过)
6. 岑巩县
7. 天柱县
8. 锦屏县(以清水江木商文化著称)
9. 剑河县(温泉和苗族文化丰富)
10. 台江县(“天下苗族第一县”,有“姊妹节”等民俗)
11. 黎平县(侗族文化核心区,肇兴侗寨所在地)
12. 榕江县(“贵州苗侗文化祖源地”,有“村超”足球文化)
13. 从江县(岜沙苗寨、加榜梯田所在地)
14.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
15. 麻江县
16. 丹寨县(以苗族蜡染、古法造纸)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浓郁。以下是剑河县的几大特色:
1. 剑河温泉——苗疆圣水
“贵州第一温泉”:剑河温泉是贵州省著名的天然温泉,水温常年保持在38℃~50℃,富含硫、氡等矿物质,被誉为“苗疆圣水”。
温泉康养小镇:建有现代化的温泉度假区,集泡浴、疗养、休闲于一体,是冬季养生旅游的热门地。
2. 仰阿莎文化——苗族女神传说
仰阿莎湖:因修建三板溪水电站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湖面开阔,景色如画,被称为“贵州最美的湖景之一”。
仰阿莎传说:仰阿莎是苗族神话中的“最美女神”,剑河县有许多关于她的传说和民俗活动,如“仰阿莎文化节”。
3. 百里原始森林走廊
八郎古生物化石群:全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重要遗址,被誉为“古生物化石的宝库”。
原始森林生态:剑河境内森林覆盖率高,有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延伸带,适合徒步、探险。
4. 苗族文化风情
苗族锡绣:剑河苗族特有的刺绣技艺,用金属锡丝在布上绣出图案,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节日:如 姊妹节、苗年、吃新节 等,民族歌舞、银饰、长桌宴极具特色。
5. 特色美食
剑河酸汤鱼:以本地鲜鱼和苗族传统酸汤烹制,酸辣开胃。
腊肉、糯米饭、红米粉:苗族传统风味,值得品尝。
6. 交通与旅游推荐
交通:距凯里市约 1.5小时车程,适合与西江千户苗寨、镇远古镇串联游玩。
贵州省剑河县共辖12个镇。具体行政区划如下:
1. 柳川镇(原老县城所在地,现为仰阿莎湖区重要集镇)
2. 岑松镇(温泉资源丰富,是剑河温泉城所在地)
3. 南加镇(位于仰阿莎湖畔,以渔业和生态旅游为特色)
4. 南明镇(农业大镇,盛产优质水稻)
5. 革东镇(现为剑河县城所在地,政治经济中心)
6. 太拥镇(森林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
7. 久仰镇(苗族文化浓厚,传统民俗保存完整)
8. 南哨镇(仰阿莎湖沿岸风景秀丽)
9. 盘溪镇(山区特色镇,盛产中药材)
10. 敏洞镇(苗族锡绣等非遗文化传承地)
11. 观么镇(苗族歌舞文化特色鲜明)
12. 南寨镇(侗族、苗族混居区,传统村落保存完好)
剑河县及周边区域的侗族文化特色:
一、剑河县侗族分布与特色
1. 主要分布区域
南寨镇(原南寨乡):剑河县主要的侗族聚居区,保留侗语、侗歌等传统文化。
部分清水江沿岸村寨:与锦屏、黎平等侗族核心区接壤,文化相互影响。
2. 文化融合特点
剑河侗族因与苗族杂居,文化上既有侗族传统,又吸收了苗族元素,形成独特风格。
二、剑河侗族文化亮点
1. 特色建筑
侗族木楼:虽不及黎平、从江的鼓楼群壮观,但南寨等地的侗寨仍保留干栏式木楼。
风雨桥:如南寨镇的风雨桥,结构精巧,是村民休憩交流的场所。
2. 歌舞艺术
侗族大歌:部分村寨仍传承多声部合唱,但较黔东南侗族核心区(如小黄侗寨)简化。
芦笙舞:受苗族影响,侗族也发展出独特的芦笙表演形式。
3. 民俗节庆
侗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祭祀祖先、唱侗歌、打糍粑。
三月三:青年男女对歌传情,剑河侗族会结合苗族姊妹节习俗。
吃新节(农历六月):采摘新谷,举行祭祀和宴饮。
4. 手工艺
侗布制作:用蓝靛染制的土布,纹理粗犷耐用。
竹编工艺:背篓、鱼篓等日常用具,兼具实用与美观。
三、剑河侗族文化体验推荐
1. 南寨镇侗寨
探访传统侗族木楼,体验纺纱、织布等生活场景。
参与村民的火塘集会,听即兴侗歌对唱。
2. 仰阿莎湖沿岸村寨
湖边的侗族渔村保留捕鱼、晒网等生产习俗,可品尝侗家酸汤鱼。
3. 节庆活动
若恰逢侗年或吃新节,可看到侗族祭祀仪式和长桌宴。
四、周边深度侗族文化圈(1小时车程内)
1. 锦屏县隆里古城
汉族军事古城与侗族文化的融合典范,有独特的"花脸龙"民俗。
2. 黎平县肇兴侗寨
中国最大侗寨,鼓楼群和侗族大歌的原生地(距剑河约2小时车程)。
全国侗族人口总数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和学术研究,中国侗族人口总数及分布情况如下:
一、全国侗族总人口
1.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侗族总人口:约 349.6万人
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约2.6%(位列第11位)
性别比例:男性占比51.2%,女性占比48.8%
2. 历史变化
-2000年(五普):296万人 → 2010年(六普):328万人 → 十年增长率约10.8%
二、主要分布区域
1. 贵州省(核心聚居区)
人口:约228万(占全国侗族65%以上)
主要聚居地:
黔东南州:黎平县(35万)、从江县(14万)、榕江县(12万)
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约10万)
2. 湖南省
人口:约92万
主要聚居地**:通道侗族自治县(22万)、新晃侗族自治县(16万)、芷江侗族自治县(18万)
3.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人口:约36万
主要聚居地:三江侗族自治县(22万)、龙胜各族自治县(6万)
4. 其他地区
湖北、云南、广东等省份有少量散居,多因务工或通婚迁移。
三、剑河县侗族人口情况
1. 总人口:约25万人(2020年)
2. 侗族占比:约15%-20%(3.7万-5万人)
3. 主要分布:南寨镇、部分清水江沿岸村寨
四、文化存续现状
1. 语言使用
约60%侗族仍使用侗语(南部方言区保存较好,北部方言区衰退明显)
剑河侗族多使用汉语或苗侗双语
2. 面临挑战
城镇化导致年轻一代语言流失
传统歌班、侗戏传承人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