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你举个「栗子」


| 没有栗子,不算秋天 |

图片源自网络


- 风物君语 -

梁实秋写「桂花煮栗子」

其中讲到

徐志摩曾对他说

每值秋后必去杭州访桂

吃一碗煮栗子

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但有一年,他到了以后

却见桂花已被秋雨摧残干尽

于是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诗

叫做「这年头活着不易」

我此时十分能体会他的感受

毕竟,每到了秋天

我都会患上「栗子综合征」



1、

一大锅的「哗啦」声都是儿时回忆

糖炒栗子

我对栗子的认知,长久以来只停留在「糖炒栗子」上面。


图片源自网络

秋冬的北京街头,总有卖糖炒栗子的小贩。栗子都是现场炒制,粗大的黑砂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带着油光水亮的栗子在腾腾热气中翻滚,那场面当真美妙。心甘情愿地排着长队,买到后,把用牛皮纸袋包好的栗子揣在怀里,走几步就剥开吃上一个。栗子只是小小一颗,甘甜清香的味道却是无穷尽,在寒冷的季节能给人极大安慰

梁实秋曾写秋节过后的糖炒栗子:

「孩子们没有不爱吃栗子的,几个铜板买一包,草纸包起,用麻茎儿捆上,热乎乎的,有时简直是烫手热,拿回家去一时舍不得吃完,藏在被窝垛里保温。」

读起来兴味无穷,似乎都能闻到栗子的香气。


图片源自网络

小时候,觉得糖炒栗子如宝贝一般,因为只在特定季节才能见到、吃到。长大后,四季常能吃到糖炒栗子,偶尔买上一包,却很难再尝出儿时那种兴奋盎然的滋味了。


2、

除了螺蛳粉,只有这个最馋人

板栗肉粽


图/Saturn

我妈是广西柳州人。以前,我常跟着她回老家,到了以后,最先要吃的就是板栗肉粽

面对刚煮好的粽子,顾不上烫手,把系粽子的细绳解开,轻轻剥开粽叶,亮晶晶的糯米就露出来了。

用筷子「切」下去,完整的粽子瞬间向四周敞开好几瓣儿,嫩黄诱人的板栗粉蓉冒出热气,几块肥嫩剔透的五花肉若隐若现,流出的猪油已浸入糯米,鲜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接下来只管大快朵颐。

工作以后,我很少再回去探亲。除了螺蛳粉,最馋的就是这一口儿。


图片源自网络

不过,这粽子并不只是广西柳州的特产。在厦门泉州、浙江嘉兴等地,板栗肉粽也都是当地传统的风味小吃,各有千秋。


3、

山珍海味也填补不了的味道

栗子鸡

图片源自网络

和栗子有关的菜并不少,最有名的当然是「栗子鸡」。栗子鸡是山东济南的传统菜,由栗子与鸡煨炖而成。

一盘「完美」的栗子鸡,应色泽晶莹透亮,滋味香浓,鸡肉鲜嫩软韧,被浸透汤汁的板栗酥软而不烂、甜咸俱有。菜里的栗子甚至比鸡肉还要好吃。一口栗子、一口鸡,那种满足感,是任何其他山珍海味所不能填补的。


图片源自网络


栗子鸡也不仅在鲁菜的餐桌上。上海、江苏、浙江、四川……秋冬一到,全国各地都能见到栗子鸡霸气端庄的身影,谁都抢不了它的风头。


4、

中国本土产品,十分骄傲

南北栗子

板栗产区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且产量均丰。这样看来,怪不得广受欢迎。

在北方,栗子和枣一样,都算是日常食物,老百姓平时常吃,倒算不上有多稀缺珍贵。过去民间里,还有给新人「撒帐」的习俗,「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 寓意早生贵子、利子多福。


图片源自网络


北京怀柔有个古栗园,漫山遍野尽是栗子树。据说,这园子里产出的板栗在明朝时期曾是朝廷贡品和祭品。到了清代,慈禧太后为了延年益寿,也常食糖炒栗子、栗子面儿窝头、还有带栗仁儿的八宝粥。

怀柔的栗子一边扁平、一边圆,色褐红棕,肉质细腻甜糯,皮脆易剥,被称为东方「珍珠」


图片源自网络

除了怀柔,著名的良乡板栗也有相当长的历史

钦定《日下旧闻考》记载:「良乡,燕山属邑,驿中……易州栗,甚小而甘。」良乡一带多板栗树,每年秋季收栗,个小壳薄、细甜松软、芳香气浓。


图片源自网络


天津甘栗似乎在日本更有名气,不仅街头有许多天津甘栗的小店,《银魂》《蜡笔小新》《白熊咖啡厅》等多部动画也都有提及。

过去时候,北京河北一带产区生产的栗子均由天津口岸出口国外(主要销往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相当于一个巨大的集散地,因此被统称为「天津甘栗」。日本的栗子老字号「甘栗太郎」也是从天津日租界起步。


图片源自网络


山东的泰安板栗在明清时就已被定位「贡品」。果实均匀有光泽,味细腻甘甜。泰山地区的栽培史已有500余年。

辽宁的丹东板栗始于明末清初,主要为了适应日本市场口味需求而栽培。果实个大不裂瓣,色泽口感都很好。


图片源自网络

南方的栗子产区也不少。

湖北的罗田板栗早在春秋、战国以前就开始人工种植了。这里的板栗品种多、色味独具一格、极耐贮藏。

罗田板栗个头大、淀粉多,不宜糖炒栗子,倒很适合板栗烧鸡、板栗红烧肉等佳肴。


图片源自网络


江苏的邵店板栗也有数百年的栽培史。邵店镇还被中国林科院专家誉为「中国板栗第一镇」。这里产出的板栗,色泽光亮、肉质松软、甘香甜糯。

苏菜里素来讲究食「风栗」的习俗,也是非常有趣。《红楼梦》里就有袭人吃「风栗子」的描述。

风栗子是个啥呢?将新鲜栗子放在竹篮中,挂在通风的地方吹上几天。风掉些水分,果肉微微蔫软,糖分凝聚,吃起来更是细腻柔韧、绵软甘甜、口感微妙,自然是别有风味,与生栗子进嘴后满口脆掉的碎渣大不相同。


图片源自网络

安徽舒城有「板栗之乡」的美称,有2000-3000年的发展史。尤其是出产的“大红袍”板栗,个头大、色泽深红、营养价值很高,生食、炒食均可。


5、

八月的梨子九月的楂,十月板栗笑哈哈

「肾之果」

栗子是古老又有内涵的食物。不仅是中国本土出品,产区多、产量大,也是对身体极其有益的好东西。


图片源自网络


栗子性温、味甘平,《本草纲目》里对栗子记载: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黄帝内经》里所说的「五果」,也有它。

栗子不仅有「肾果」、「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还被称为「人参果」。

不过,栗子虽好,也要注意不能多吃。生吃难消化、熟食易滞气,因此单次不可多食。


图片源自网络



文丨Saturn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