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开始,包括现在,有很多人预言,手机终将被取代。尤其现阶段AI, AR,VR的兴起,手机似乎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阶段,不知道哪一天就会被一项新技术给干掉了。可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希望手机被取代,现在的手机有什么不好吗?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是不是真的会被某种东西替代掉?
所有的产品,一定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而诞生的,手机也不例外。人类为了传递信息,最初使用手写书信,后来产生了电报,再后来发明了电话,这些都人类通信的需求。手机是电话的衍生品,英文里它仍然叫cell phone 或者 mobile phone,它最初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人类随时随地的通信。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彩屏出现了,摄像头出现了,音乐播放出现了,游戏也出现了,手机彻底多媒体化,这时人类的娱乐需求开始被满足;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大发展,硬件性能的飞跃,越来越多有创意的应用产生,人类发现自己的管理需求开始被满足,这些管理需求包括人脉管理,时间管理,运动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工作管理,学习管理等等,手机渗透到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起着关键的作用。毫不夸张的说,手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产品,这是一个人造器官,只不过没有嵌入体内,而是使用一种外挂的方式在体外运行。
细细想一下,只要人类的通信,娱乐,自我管理的需求没有消失,那么满足这些需求的工具就一定会存在。那将来会不会有更好的工具来替代手机呢?我们来看一下手机硬件上最关键的三个部分,一个是通信模块,用来进行数据交换;一个是计算和存储,用来处理信息和数据;一个屏幕和按键,用来和人类交互,这一点在最早的手机上也是如此。我们惊奇的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变化,手机的核心硬件几乎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外观和硬件性能而已。手机硬件只是一个载体,真正满足人类需求的是经过处理的数据以及对人类行为的正确识别(交互)。因此,理论上只要能满足人类上述需求的产品都应该可以替代手机,可是在已经有了如此成熟的产品前提下,为什么要硬生生的造出一个替代品?而新的工具只要上述三个核心硬件模块存在,那么它依旧是手机同类的产品,用户的体验又会有多好?叉子同样可以吃饭吃菜,但是在中国永远不可能替代筷子,这种深入骨髓的使用习惯是无法,也不需要被改变的。
几年之后,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通信模块可以进行超大量的数据交换,计算和存储的性能越来越高,屏幕出现了新的形态(虚拟,投射等等),交互出现了新的方式(手势,语音等等),手机的外观形态也许会有较大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绝不是一夜之间改变,而且经过无数手机厂商设计和无数用户体验一点点的改变而成。蓝屏手机发展到今天的大屏智能手机大概是十五年的时间,现在来比较这两种产品,差异还是很大的,其实这都是经过十五年一点一点改变而来,但核心硬件却没有变化,最关键的是,它依旧叫手机。
说说对于手机未来形态的一些想法,最大的变化可能会是屏幕,这个是改变手机整体形态的最核心的硬件,屏幕的形态变了,手机的形状一定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也许有一天不再需要实体屏幕,而是以一种虚拟的屏幕呈现,但这一天我觉得会很远,千万不要迷恋Magicleap这种所谓的黑科技。还有就是当移动通信技术可以做到足够的快和稳定,以及全面覆盖,达到真正意义上的“Always on line”, 计算和存储的模块可能会消失,系统在云端运行,手机只是一个数据交流加显示的功能,只要网络足够稳定和快,其实你是感受不到云端和本地的差异。不要觉得不可能,十年前你想看视频的时候需要下载下来,现在还需要么?通信模块再发展,也还是需要硬件支撑,无法消失。所以无论技术怎么发展,手机这种硬件实体一定会存在。除非有一天,人类靠脑电波就能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