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赤壁

当一个丰盈的生命与一片博大的土地相遇,东坡来到了黄州城外的赤壁矶头,他怀古抒情,他回望赤壁,他起笔凌云健举,他书写浪涌风起。

苏轼的诗词,波澜壮阔。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意境雄浑博大,慨叹隐约深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江之水浩荡东流,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必纠结于自身一时贬谪之悲?“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此地乃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水腾涌,波澜壮阔,浪涛奔涌,惊心动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壮丽山河如画卷舒展,英雄辈出,激荡风云,视线收束,目光定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周瑜当年,定意气风发,千万里江山拨云入画,有着“羽扇纶巾”的风流儒雅,亦有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运筹帷幄。周公瑾年少有为,尽显儒将风流,而东坡呢?如今“故国神游”,他自嘲“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语似洒脱,意却沉郁。但东坡终究是东坡,他在困顿中超越,于逆境中豁达。最终,他叹道:“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既知世事如幻,何不积极面对?  乐观,豁达,享受生命,这才是苏东坡。

苏轼的散文,清逸超然。在《赤壁赋》中,他写道:“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东坡的伟大,在于他于失意中仍能拥抱自然,在有限的生命里追寻无限的诗意。  陶渊明写道:“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面对面前的赤鼻矶,苏轼诗意地栖居。

在赤壁的江月下,在历史的辉光中,东坡以豪放的诗余,清丽的散文,飞扬的文采、深邃的哲思,显示着他豪放的生命。在这片被岁月浸润的山水之间,他昭示了生命的永恒价值。


(这是一次关于古代诗歌鉴赏的习作,不是考场作文,图片提取文字的时候,ai自动修改润色,对比之下,部分地方采用ai润色后的)

原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