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一念地狱,一念天堂

几百年前,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生死之间,多得是情与欲的考量,灵与肉的抉择。失去还是得到,生存还是毁灭。直面诸般选择,方才看清灵魂的本质。

是邪恶的魔鬼?还是纯善的天使?

1,唐·克洛德

他曾对面前的美人说,“你的地狱是我的天堂,你的眼神比上帝还动人。

可他是个教士,教士不能有七情六欲,上帝牢牢地攥着他,动弹不得。

情欲却不受教理约束,他第一次看到那个少女,就情不自禁地沦陷了。他拼命想压抑自己的情欲,它却像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

那美丽的眼神,本是他向往的天堂,却使他一步步堕入地狱。

他不能爱,可他就是爱了。爱得如痴如狂,爱得欲火焚身,偏偏又爱而不得。

当他得知,他爱的少女竟然爱上别人,嫉妒使他发狂。他像幽灵一样,跟随那个青年。

什么身份,什么地位,统统忘掉,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副主教。

他躲到暗处,看到不该看到的一幕,青年抱着那少女。这怎么可以!她是我的,谁都不能碰!他拿出匕首,狠狠地刺向青年。

少女却成了替罪羊,要被绞死。克洛德不愿意她死,他愿意营救她,前提是她答应跟他在一起。

他向她表白自己的心迹,那是一颗被情欲灼烫和煎熬的心。他爱得真切,也爱得自私。爱她,更想占有她。

他的情像天使般无暇,他的欲又如魔鬼般可怕。天使与魔鬼之间,是情欲错杂的肉体凡胎,是他永不可解的命运之结,注定水深火热,永无安宁。

克洛德的一片心意,真诚中混入了太多威胁的成分,加深了少女的厌恶与恐惧,他自然心愿落空。

得不到她就毁灭她,也许可以拯救自己脱离苦海,克洛德任由姑娘走向死亡。

他以为她死了,他以为爱的巫术消失了。

姑娘却得救了,还藏身于他所在的教堂。

他决定她的生死,她决定他的灵魂。

邪恶的火焰,刚刚暗淡下去,现在烧的更旺了。他嫉妒的人,除了那英俊的青年,又多了一个丑陋的敲钟人。

他不甘心,制造一场阴谋,再次陷姑娘于险地,终致其死亡。

他明明比任何人都更想救他,却比任何人都加害于她。

他明白“这种腐蚀毒化心灵的爱,转为绝情仇恨的爱,结果只是把一个送上绞刑架,把另一个引向地狱,她成了绞刑架的冤魂,他成了炼狱的恶鬼。”

他说,“是无法解释的命数毁了我们所有人”。

其实,只是因为,地狱就在他的心中。

2,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是克洛德收养的弃儿,相貌奇丑,令人无法直视。

所有人都轻视他,嘲笑他,他身处人间,犹在地狱。

他并非无知无识,无感无受的怪物一只。他只是习惯了忠诚,习惯了麻木,习惯了日复一日地敲响圣母院的大钟。

直到那一天,他被绑在圣母院广场,那个少女给了他一口水,他也许改变了。他终于感受到一丝丝的善意与温暖,流下了此生流得第一滴眼泪。

少女是如此的美丽和圣洁,像天上的月亮一样,高高悬挂,不可侵犯。

当他看到少女将被捆往绞刑架,他不顾一切地救了她。

知道自己太丑,只在她需要他的时候才出现。

害怕少女伤心,宁可自己受委屈。

在众人围攻时,他想尽千方百计地阻止。

可他的力量太有限了,什么都阻止不了。他看到那圣洁的天使,香消玉殒,只流过一滴眼泪的独眼,“成串的滴珠默默地流淌。”

他曾效忠的抚养人克洛德,他用生命保护的少女。一个被他推下深渊,一个他无力挽救。

他悲痛的哀号,“我所爱过的一切呀!”

后来,人们在鹰山地窟,发现他畸形的遗骸,搂抱着另外一具,那个少女。

他是死了,却终于抵达了他的天堂,他的最美的爱。


巴黎圣母院,依旧巍然屹立,波谲云诡。

天堂和地狱,只在你我心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