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心智模型是深植于每个人心中对于自己、别人以及周边世界的假设,并把这种假设推论为理所当然的事实。它深刻地影响信息交换、行为互动、某种决定、对事物看法的视角、情绪等,并局限于思维习惯、生长环境、已有知识、已有经验、社会地位等。/ 当使用自己的心智模型去和人沟通时需要注意的是不着痕迹和潜移默化,多使用委婉的问句进行引导,而不是用经验式的断句灌输,比如:我觉得 SHAOBO你之所以有这个担忧很大程度上还是来自于第一次去客户现场把?而非:你这个情况我之前也遇到过,我告诉根本不用想那么多,去了就知道了。/ 充分了解自己最多情况的心智模型才能体会别人在接受信息时表现出来的心智模型,只需要回想自己,在接收到一种信息的时候,自己倾向于获得更多的信息(广度)才做出判断,还是一开始就进入到细节的讨论并认同更多细节(深度)的意义,还是第一时间思考作为信息接收者,接收信息的价值。-心智模型交流体系
心智模型,都隐藏在每个人的行为/思维模式背后,在项目管理中,需要推动大家一同前行,不是催,而是需要在这个项目中,在不同的人之间,建立一个共同的心智模型与目标。
如果要对这件事保持更长久的热情,就必须找到一个更好的节奏。否则太快把力气花光了,很容易心生厌倦。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把自己的日程表安排满满当当的,恨不得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尽,甚至觉得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结果就像在车轮战一样,感觉自己好像一直都在忙、忙、忙,累得喘不过气。一次专注做一件事,每天同一个时间做同一件事,回复微信、邮件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段,。-管理时间
工作上来说,作为需求方,貌似大部分而言都是被支配的精力和时间。需要在这里找到固定的有节奏的方式,就像游戏一样,和别人的差距其实就在前期发育的过程中积累出来的...
将想法进行可视化的方法集合,便于讨论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体验设计讨论,收敛想法的方法
设计思考
服务设计:本周略略涉及了一点服务设计的入门,但是有点零散。自己对这方面其实还是觉得蛮有趣的。服务设计和体验设计不同的是,体验设计设计的是手机屏幕/电脑屏幕中的一系列操作流程,而服务设计更多地是从全局考虑完整的链路,包括了很多复杂的链路,用户也并非其中唯一的思考对象,还包括前台服务提供者、后台服务提供者。
设计的完整性与影响力:需要将多个设计事件进行关联,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可以提升设计的影响力与完整性。设计师越到后面,价值会往一些“不可视的能力”倾斜,譬如“驱动力”、“沟通协调能力”、“洞察力”。这也是自己在今年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