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去年一样,除夕跟大姐一大家子一起。老知音牡丹厅,一张大圆桌,老老小小三代人,十几张熟悉亲切的笑脸,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暖意,阖家团圆,喜庆吉祥莫过于此。
回首来路, 年的意义,似一直在变,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阅历的改变。
小时候,年是难得一见的漂亮新衣,是不限量的美味佳肴,是杀猪宰羊的喧嚣沸腾,是你来我往的走街串巷……于是,总盼望着过年,盼望着阿姨从上海寄来的新衣,盼望跟着母亲商场地摊的大肆采购,盼望父亲单位每天分配各种食品,盼望年前炒瓜子,炒花生,做冻米糖,炸油果子……家里每天飘着香,兜里每天装着零食,吃得口舌生疮也不在乎——过年真好,唯有过年,贫乏的生活才会活色生香,再节俭的人家面对着“年”,也要想尽办法,甚至倾其所有,只因辛苦一年了,总得犒赏自己吧,总得让人体味苦尽的甘来吧,总得带着希望开启新一年,这一切,全都化作了年节时的一家老小,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小时候,年味其实就是热闹,是家人亲戚的热闹,是乡里村里的热闹,是烟花喧嚣鞭炮震天的热闹,是爸爸妈妈那些熟悉菜肴的热闹。
慢慢长大了,过年的热情亦如水涨船高,新衣美食固然是诱惑,更多则是懂得了参与其间的“仪式感”。
平常的日子再过清减,年节也必为隆重,进入腊月,一桩桩一件件事,紧锣密鼓,催促着你,点燃着你。年前再忙,大扫除也必不可少,被子床单必须清洗,窗户玻璃必须擦拭,家中物件必须规整,一尘不染才能迎接新年——等到了能帮衬家长的时候,年节的忙碌自然少不了孩子。忙碌着,抱怨着,欢喜着,期待着……
家里打扫干净了,年货也备至齐了,年的脚步就近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年二十九,那是炸肉圆的日子,多少年来雷打不动。这个活技术含量太高,唱主角的必是父亲大人。猪肉去皮剔骨,肥瘦搭配,切成小块后,父亲就系一白围裙,站在案板前,一手一把刀,左右齐开弓。“剁剁剁”、“剁剁剁”……一剁一下午一晚上,直到肉块变成糜,再放盐味精芡粉鸡蛋调味。那时父亲需拿一双特制的长筷子,顺一个方向开始搅动,他说这样肉质才紧实有韧性。
一切准备停当,油锅也热起来了,父亲左手一把肉糜稍微一捏,虎口处便挤出一个小丸子,他右手一摘,顺势往锅里一滑,一个丸子就在油锅里翻起花来。父亲手速极快,锅里一会就浮起一层,一个个在热油中翻着花,香气很快四散开来,我们便围着锅挪不开步了。
父亲便一边炸一边示范,适时也让我们一展身手,成年后我们围裙一围,都能乐于锅边忙碌,多是当年在父亲身边的耳濡目染。炸出来的丸子装在大口盆里晾着,像一个个棕黄色绒绒球,我们便走来走去,偷摸摸吃了一个又一个。那现炸出来的丸子真叫香,倒现在想想还让人流口水。
过年的手作决不止于肉圆,能学的本事还有许许多多:一个小炭炉,一把小汤勺,一块生猪油,一碗蛋汁一碗肉糜,像模像样的蛋饺做起来,老爷子的卤牛肉卤口条白斩鸡萝卜丝海蜇头……姐姐们也偷师得差不多了。还有腌咸肉酱油肉,做香肠……姐姐们也继承了差不多——年的有滋有味,很多时候并不在于吃,而是这一神圣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你的亲力亲为,细致入微。犒赏自己,是因为一年亲力亲为付出,才收获了如此劳动成果;有滋有味品尝美食,是因为亲力亲为参与烹制,看着食材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美食——年节的意义,恰是在这样的劳作中得以传承。
长大了,生出翅膀向外飞,年节的意义才被赋予更多。离乡的人儿是飞上天的风筝,可线却被系在了故土家园,年节一到,它就被乡愁牵扯,让你思归,夜不能寐。这一刻,年节是催你归根的召唤,是亲人在远方的眺望,是思念的触须在疯长——这一切,唯有借着年节,回到那块称之为“故乡”的土地,听到熟稔亲切的乡音,吃到父母亲手做的饭菜,那家乡特有的或酸或甜或苦或辣,你疲惫艰辛的褶皱,才能被熨帖得平平整整——乡愁回到来处,仍是此间少年,一枚印着归期的车票,才是一年最好的句号。年啊,就是潜伏在心灵深处的情感雷达,它在时空深处感应着故乡的召唤,“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于是,随着年节的到来,人们不远万里,车马劳顿,也要拖家带口,回家过年。惟其如此,在尘世间喧嚣孤单的心,才能归于安详。
时代的车轮转转不停,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吃大嚼”的年味儿,竟也开始变了味。年轻人抱怨着“过年没劲儿”,新衣服不期待了,想穿就可以穿;美食不稀罕了,随时随处敞开吃;年夜饭不忙碌了,饭店早早定一桌,简单方便还省事;近几年环境污染整治,鞭炮也不让放了……人们感叹年味淡了,其实就是丢失了传统过年里的仪式感,不再为传统过年里的活动忙前忙后,新鲜的方式填充了假期,自然年味就淡了。
好在踏进腊月,岁月深处的热烈还是会喧嚣沸腾,人们依旧会拖家带口,山一程水一程,踏上归家路,依旧要在老宅挂上红灯笼,依旧要写春联贴春联,要阖家团聚辞旧岁,要走亲访友睦友邻——即使今年,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号召,人们停下返乡脚步,留在异乡过大年,该有的年俗也没缺——过年了,要洒扫,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需清清爽爽。过年了,要举杯,一杯敬过去,一杯敬未来,告别过去,是为了更好迎接新生。过年了,要守岁,站在新和旧的交接处,“目送”和“迎接”都让人反思警醒。过年了,要拜年,问候长辈和亲朋……
时代在发展,年俗形式难免会变,可其间的内涵恒久弥新。年是什么,它是希望,是对人间的眷恋和美好的期待,人在,情在,年就在,味就在,在血脉相连处,在人情温热处……此时此刻,好好吃饭,就是过年,家人安好,便是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