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比较念旧的人,或许骨子里本就喜欢回忆,所以,在大学读了两年,想起高中的点点滴滴,时常有“时光若能倒流”的荒唐想法。有人说,到了大学就会产生两种人,一种是情商逆天,花团簇拥,随便发个心情都能引得评论区的一阵躁动;另一种呢,就是和大多数人,都是既没坏到形同陌路,也没好到推心置腹。而我,就是后者。
我们认识是从普通同学开始,目的单纯死板,就是所谓的“学习”。从高一说起吧,尽管我们只做了一年的同学。
彼时你还是胖墩一个,轻缅浮躁,锋芒毕露。常有接老师话茬引得满堂哄笑之举,也有众人沉默唯你能道出问题解法之勇气。你外语优秀理科均衡,所谓班级学霸,而我,外语倒数理科凑数,实属平庸之辈。至于我们这两种人怎么会成为最好的朋友,我就不得而知了,也没有细究,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命中注定的相遇,顺其自然最好不过了。
高一的我们青涩无知,在新的环境里找自己的生活方式总是需要时间,学习并没有被放在第一位,所谓的高中苦也就不存在的了。除了上课,从来不会待在教室。你喜欢打乒乓球,而我只喜欢看别人打球,偶尔听得你解说,略懂一二的我也能插上一句。
开学没多久,老师开始按考试成绩安排座位,你我自然不在一个等级,在这种等级制度下,学霸与学渣真的是泾渭分明。我找到班主任,将“和你坐同桌”的想法告诉他。为了服众,他自然不想打破这种制度。可我软磨硬泡,分析其中利害,将“学习”说的冠冕堂皇,加上你的同意,老师还是应允。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也这样认为。我们无话不说,形影不离,就连上厕所这种琐事都是如此。记得我们常常在傍晚一起去买益达,只为不那么无聊的度过漫长的晚自习。也经常在上课时,或横肘相对,或掰腕比手劲儿……
高一过后,因为家人认为学校制度太宽松,不,是我自己这样认为。我转学了。当时你在北京,没能和你道别觉得特遗憾。可即使转到新的学校,我们的联系还是很频繁,我的遗憾也就多余了。
时间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跑得越来越快,就像是你给了它加速度,反正我是这样觉得。高中的三年很快过去,高考也顺利通过,你决定留在省内,而我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大学不是什么名校,可也是努力得来的,心中十分期待。
其实异地他乡的生活并不好过,与自己心中的幻想相去甚远,迷茫充斥着四周,不知道理想在哪个方向。夜晚的灯光闪烁,街头的车水马龙,都让我觉得我是这个城市最渺小的存在。再没有人和我一起去买益达,也没有人和我掰手腕儿,我无比回念我的高中生活。偶尔联系你,我们都会互倾苦事,你总是激励我,给我迷茫中的一线生机。我悄悄在朋友圈写下:上帝赐予我生命,我应该小心翼翼成长,所有孤独的时刻,在生命中就像水之于鱼,不可或缺。
王家卫的电影《重庆森林》有这样一句台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都会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过期的?
还有什么是不过期的呢?
噢,我们的友谊,永不过期!
作者成蹊,青年写手,爱好写字,愿用文字表达一切。 微博@成蹊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