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茶,不是饮,而是品,才是享受。端起茶碗,观其色,闻其香,抿上一口,先是舌尖触碰茶水,然后整个舌苔被浸润,进而味蕾被刺激,淡淡的香甜、微微的苦涩。让茶水稍作停留,然后咽下,舌根回甘生津。爱情不也是这样,需慢慢品之,方可回味深长,沁人心脾。
转眼间,毕业季又到来,男孩女孩在忙碌地准备完成自己的青春纪念册。
翻着朋友圈,看到到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不禁想起了我的初恋。虽然我们属于毕分族,他那高大伟岸的形象和想起来就甜的往昔,依然清晰浮现在眼前。
大一下半学期,学校组织校园之星歌手大赛,一向腼腆的我只能作为听众。记得那是个周末,舍友们回家的回家,约会的约会,只有我一个人待在寝室里。想起学长让我们不敢唱的,也要为学院出些力。我在大赛的网页上,无聊地给学院的歌手们点赞。
不知道为什么,我鬼使神差地差评了一位经管学院的男生“唱歌又不是比嗓门儿”。谁知道这引起我一生最大的尴尬。
那天我正在饭堂吃午饭,突然一个男生走到面前“请问你是文文吗?”这个男生高高的、壮壮的、棕色皮肤、眼睛大大的、透着健康的帅气,我诧异地点了点头,但又怀疑“文文”是否一定自己。那男孩下面的举动,让我和姐妹们都惊呆了。
他竟然高兴地说“O,my god 。可找到你了,我有好多话要跟你说,稍等啊!”不由我反应,他就转头向饭堂里的奶茶小铺急冲冲走去。我和姐妹们都愣了。一会儿,他托着个托盘回来了,原来他给我们每人买了一杯珍珠奶茶,先是双手递给我,然后招呼姐妹们喝。
“我就爱唱歌,可是从来没有自我感觉良好,但我们班儿的都说我唱的好。你说我多郁闷。”他靠在我们旁边的桌子上,一遍喝着奶茶,一遍跟我说些,声音似乎稍微有点大。
“你是我遇见的最好的女生。”他边说着边嚼着。顿时,我的脸像发烧一样,感觉姐妹们和周围不知道多少同学在看着我。紧接着,他好像把什么咽下去了,又说“我妈说,别人说不好,就是在帮助我。你那天的差评。其实,我一直感觉我在吼歌,不是唱歌。刚我跟哥们儿问了一下,你就是那个好人。”这句话,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他马上又说“我感觉你一定很专业,求你哪天有时间教教我唱歌”。姐妹们想笑又不敢笑地看着我。我当时真想找个地缝穿进去。
后来,我们渐渐熟悉起来。他跟我一个年级,因为他名字里有个发字,我叫他“发哥”。他有时候叫我“文儿”,有时候叫我“姐姐”,可能是句天津话,不过挺亲切。
大二上学期,《公共关系学》老师组织全年级学生举办班级形象设计大赛,作为期末考试。我被莫名其妙选为其中一个小组长。我一向不爱说话,甚至和关系不太近的同学说话就有些慌,那段时间,简直是愁的不只如何是好。
有一次,因为同学们不听话而且还埋怨我管的不好,我又气又急,一个人躲在操场角落抹眼泪。突然,一只大手搭在我肩头,暖暖的。回头一看,原来是发哥,手里还抱着篮球。发哥望着我,目光带着关切。
“文儿,怎么,谁欺负你了?”泪水似乎彻底自由了,一肚子的委屈倒了出来。可能因为发哥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吧,经过详细了解我的小组状况,他很快给出问题解决方案,还几次出席了我们的小组讨论会。每次会上发言,只要他在,我似乎变了一个人,充满自信,也许是发哥给的安全感。
形象大赛成绩宣布那天,我约了发哥,请他吃晚饭,以表示对他的感谢。那天只有我们两人,像是烛光晚餐。饭后,我们在校园里的爱婉湖边散步,步伐轻快而又默契。我鼓起勇气拉上了发哥的手,只觉得心脏怦怦地要跳出来一样,之前想说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发哥看了看我,什么也没说。
再美好的时光也不会停下脚步。快毕业的我们,每天忙着准备论文、答辩、找工作。那天晚上洗漱后,突然听见楼下一阵欢呼声。明亮的蜡烛围成了一颗心,一对男女抱在一起,被旁边的同学们圈在当中,几乎每年520都有表白的。我看着羡慕起来,莫名的还有一种幸福感,可能是想起发哥了。
然而,当舍友回到寝室议论刚才的表白时,我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偷偷流着泪。手机震动了一下,发哥的微信“文儿,我表白成功了。我和她快六年了,今天终于有勇气像她喜欢的样子了。明天晚上我就要离校了。明天晚饭为我俩送个行。”我才理解为什么发哥那天晚上的眼神,才理解那天晚上一向直率勇敢的他为什么没拥抱我。
转天午饭后,我独自在学校中青广场散步。“文儿!”发哥一边喊,一边冲我跑来。我多想见到他,可是又有些尴尬,于是我呆呆地望着他,没有说话。发哥站到我面前,没有像平常那样大说大笑,而是用一种少见而又似乎见过的眼神注视了我一会。“我要离校了,以后咱们常联系。你是最好的女生,敢于直言,以后路上要自信。”
后来,我听说以前发哥去他女友的学校表白过。因为女友喜欢浪漫,但浪漫表白似乎是发哥的短板,于是他经常学着制造浪漫。
有人可能会问“你这哪是分手?”虽然没有拥抱,没有接吻,但是发哥的言谈举止深深影响着我。每次回忆起发哥给我的安全感,我都沉浸在勇气带来的甜蜜中,我想这就是初恋的味道。也许,爱就是这种美好的回味吧,不论时间是否长久,它都在影响着、改变着爱恋之心。
《生死恋》中徐惠民生前将林淑华比作梅花,并在临终前曾对她说“唯独腊梅在冰天雪地之中独特的、骄傲地开放着一颗颗灿烂的花朵。希望你也像梅花一样活下去。”
林淑华和徐惠民对爱的追求,可谓民国时期最感人的爱情故事。他俩只差三岁,林的家庭比较富裕,而徐只是一个穷书生。林是这样描写徐的“三个多月每天见面,逐渐变得熟稔,也开始对彼此有了了解,他善良仁慈能吃苦。”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林的父亲极力反对他们的婚姻。徐为了能与深爱的女子在一起,饱受煎熬,八年苦读,获得医学博士。在此期间,林的父亲不断托人给女儿介绍有钱人家的公子。当了医生的徐终于如愿以偿,和林收获幸福的果实。
不幸的是,在婚后的第二年,徐因病去世,只留给林两个幼小的孩子。再加上没有工作,林生活惨淡。但是她并没有放弃生活,想起他们艰辛的爱恋经历、先生的精神及其对自己的嘱托,在《生死恋》中这样回答丈夫的嘱托:“ 最后,我要告诉你的是:从今以后,我仍将勇敢地奋斗下去,坚强地生活下去。”
珍爱如品茶,唯有回甘,才显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