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一篇《北京,有2000万人假装在生活》在网络走红,引起广泛讨论。虽然文章事实和表达有些被夸大,负能量的情绪化严重。对此有人称赞,北京这座城市确实压得人喘不过气,在文中仿佛找到了共鸣;也有人反对,即便被现实的北京打得头破血流,心里也要给这座城市留下些许的诗意和远方。但不管怎样,能被人们这样关注和热议,说明这都已经刺到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痛点,特别是我们年轻这一代……
1
说实话,我没有去过北京,没什么发言权,我所理解的北京也和大部分人的一样——提起北京,人们或多会想到长城、故宫、天安门、鸟巢、胡同……是啊,北京是千年古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她的血液里流淌着我们太多人激情和梦想!然而,她还是PM2.5、恨天高的房价、早晚班的高峰……毕竟,理想虚幻而现实坚硬,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
当理想主义者还没来得及吟诗作对,就会被现实的拳头打倒在地。他们说北京的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成本高,房价永远飘在天上,北京人没有人情味,北京只属于当地人的北京……但还是很多人在拼了命的努力,想在北京站稳脚跟,闯出一番天地。
北京究竟有何魅力,能让2000多万人不愿逃离,苦苦挣扎地假装在生活呢?网上有人这样评论:
也许是自由,也许是梦想,也许是机遇,也许是这里的氛围,让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没有高薪,没有户口,义无反顾地留在北京,令他们不愿离开的的不是北京这座城本身,而是北京带给他们的对未来的期许。只有在这里,曾经的的二丫、狗蛋和翠花才有可能蜕变成Mary、Mike和Elena。
2
以上,我想不仅仅是在北京,对于任何一个大城市而言都是这样的。
北京我不是很了解,但对于南方的深圳我应该很有话说。我的父辈们,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来深圳打工,在这城市生活了大半辈子,有的帮人裁了一辈子的衣服,有的帮人看了一辈子的机器,有的帮人配了一辈子的零件,有的帮人抹了一辈子的墙,甚至有的帮人扫了一辈子的地……每天在狭小的车间里操劳十几个小时,重复着枯燥的机械化动作,每个月领着你们看着可怜的工资,住着几百块的廉价出租房,半夜里还得偷偷挂念远方年迈的爹娘和年幼的子女。那些在城市角落和背后的心酸,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既然这样,他们为什么还不选择回到老家,守着家里的几亩三分地,陪在父母孩子身边,何必来这本不属于他们的城市活受罪。但你们想过没有,在那样穷僻的乡下,靠着祖辈留下的几亩地,怎么盖得起家里的新房子?怎么给一身病痛的爹妈看得起病?怎么供得起子女上大学的昂贵费用?如果在乡下,这任何一项都得紧锁眉头,但出去务工,即便生活约束一点工作劳累一点,但全家的吃穿住用都不是问题了呀,如果常常去加班加点,说不定还能领着全家人奔向小康。
他们和那些想死死挣扎在北京的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呀!我们或许都不是太喜欢挣扎在城市的边缘,但我们不得不用自己的死死挣扎换取全家人的幸福,同时也为自己得到更多的机会。又或许,他们已经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他们已经离不开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也不能没有他们。
还有我那些初中一毕业就往大城市里跑的童年小伙伴们,也不愿留在老家,选择到大城市去闯荡去奋斗。那几年后大学毕业的我们呢?很多人都说大城市的空气不好,交通拥挤,房价高;虽然机会多,但竞争也多;虽然收入高,但消费更高,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大城市无亲无顾,一个人的奋斗也显得孤独寂寞。一切听上去还不如回老家县城考个公务员来得更美好。这样不需要加班熬夜,不需要担心房租,不需要忍受孤独。回到家什么都有,但回了老家,心里就会少了一块。
那缺失的部分,是关于奔跑的记忆。
3
所以说到底,这其实是一件很矛盾的事。如果我们去北京的理由并不是户口和房子,为什么却要反过头来,用户口和房产去评判自己奋斗的价值?
但随着大时代的发展,我们一代人的奋斗,早已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
在90年代初到广州深圳下海的人,现在几乎没有穷的;在2010前买房的人,现在生活压力都不算太大。刘强东已经不再是那个在中关村卖光碟的小伙子,俞洪敏也不再是蹬着三轮车满大街贴招生广告的穷教师。最早那一批到北京奋斗的人,大都已经功成名就,至少也成家立业,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
而现在呢?你敢说你拿着一个“985”“211”大学毕业的拿个文凭到广州深圳下海就能成为富人?清华北大毕业在北京就能买得起房?更别说你是一无背景二无文凭三无才干,只要自己勤奋一点努力一点将来就能混得轰轰烈烈?不是不可能,但是我们心里总少了一点底气,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竞争有多激烈。
但我们也不能抱怨这个时代,抱怨这个环境,甚至抱怨我们这个国家怎样怎样不好,把你扔在欧美你可能还活不够两集。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也处在一个最坏的时代,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痛并快乐着或许是我们每一代人的宿命。前几年我们听到更多的词是拼爹拼妈,现在听到更多的是拼颜值和才华,这至少算是时代的进步吧!就像去相亲,你妈看重的是他有没有北京户口(背景),而你喜欢的是他的颜值和才华!这样的竞争,是不是更公平了呢?
4
最后我们话题扯回来,不管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座城市,从不鼓励夸夸其谈或怨天尤人,总会给脚踏实地追逐梦想的人以回报。这一点,中国青年网发表的评论文章说得非常好:
“这年头,要大富大贵不容易,要不饿死其实也简单。只不过,不饿死地活着,并不是正常人想要的生活;生活的部分意义,必须通过工作去找寻。工作与生活如果成了矛盾体,既说明你工作得很不好,也说明你生活得很无趣。
无论身在何处,做的都请投入一点。假装在生活的人,只有一成不变的日子,每天都在喘气,看不到生活奔头;把工作拒于生活门外的人,每天疲于奔命,回家留给家人的,只剩一副臭脸。”
或许生活的全部意义,不在于梦想和实现,而在于一步步向梦想靠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而言,我想,北京的那2000多万人,在认真地生活——而不是在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