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花的期待

       

        电影的褒贬毁誉就和人一样,可真是难以捉摸。不如说只要这个世界存在一个实体,再加上一群对它有好坏感受的人,那么我们就永远别想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从非常个人的角度来谈判断基准,好的实体需要可以让我忘记时间的存在,在留下一句感叹后,久久地沉默体会,紧接其后,便是反复回味导致的记忆加深。


        我想除非遇到什么意外事故毁坏了我大脑的某个功能区,要不然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小红花》里男女主角的你来我往。就如忘不了《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爬过污水管道,站在磅礴的大雨中,像超人换装般仰天扯开白色衬衣的场景,旁边配有一句: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并非所有人对《小红花》都有我这样的体会。


        在豆瓣7.4的评分下,什么“一部小学作文式的电影”啦,什么“用心做营销,用脚做电影,浪费演员”啦,“期待之后的平庸”啦,“可怕的不是片子烂,可怕的是没人敢说真话”啦。


        诚然,每个人的好坏、优良的感受基准并不那样一致,这是个体差异性与世界多样性的体现。就像有人表示影片中的介绍性旁白很尴尬,可那些旁白实际并没有引起我有什么心里不适,那么对我来说,这些旁白在这部电影中就是可以留下的,也许会有更好的表现方式,但那并不是我应当操心的。


        在这场游戏里,没有什么是应该与不应该,因为艺术并不是科学。


        科学追求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错误与正确泾渭分明,言辞与判断斩钉截铁。艺术的创造追求感受,往极端一点靠,甚至创作者个体的感受凌驾于一切创作原则之上。如果它要发生,那么就让它发生好了。


        许多差评本质上是观影者期待过后的失落。期待《小红花》是携手抗癌的励志片,结果发现有青春爱情的味道,期待它像《我不是药神》那样现实主义,结果发现电影里流淌了一些主观性的表达。所以呢?这种期待和养了个娃,结果18年后发现他考不上清华北大,有什么区别?


        娃不好?不,不是的,是你的期待把娃身上的闪光点全都给遮蔽了。我想,去学着并且相信不带期望地活着,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必修课题。学这些倒并不需要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呱呱叽叽地讲解什么公式与道理不可,那些期望过后的失望与痛苦,足以让我们怀疑期望本身存在的必要性。




      我是个不爱群体性劳作的人,可以说打小就有一点独来独往的特质,喜欢沉浸在个人化的领域。


        假设有天自己需要加入一个小团队,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这个行为找一个理由,也正因如此,毕业季大家伙都热火朝天准备企业校招时,我想的是为什么要去找工作呢?就像我小时候不解,为什么一定得去学校读书呢?本质上我都是在追问一件事,为什么活着就需要一伙人一块步调一致做一件事不可呢?



        那是18年的七月份,我把行李打包,从济南回到贵阳,给自己找除生存之外得去求职的理由。


        转变发生在两个月后。


        “爱即服侍,工作是爱他人的方式”,在一本当今知名的基督护教派所编写的《工作的意义》中,有那样一个观点。我欣然接受了。与此同时,一家外包客服的公司在网上检索到了我的个人信息。


      我所处的在线团队几乎都是些刚刚毕业的学生,组长与主管是两位待人热情洋溢的女性。每天,我乘坐第一班公交车,历时一个半小时到公司门口,然后在楼下的便利店选购一罐咖啡。早上九点整,晨会结束后每个格子间都需准时签入,下午六点整签退,整理完必要的反馈与小记,就算是彻底下班了。


        某个午间,悄然过去的上午和更早之前的上午并没有多大不同。我在楼下吃完中午简餐,过马路时头一抬瞥见一位身穿西服的男子,蹲下来。晃晃悠悠,有一只被西裤包裹着的腿,从黑色轿车里伸出来,腿的尽头,一只黑色皮鞋抵在人行道上。西服男子用一块纯蓝色的布,擦拭着那只折痕累累的黑色皮鞋,就像阿拉丁擦拭手掌上的神灯。


        我停了下来,川流不息的意识里,我想起一本天蓝色硬壳书的背面,钢印着“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下一刻就又想起《少林足球》里,瘸腿的达叔穿着破烂给人擦鞋的镜头。


        在那一天的余后时间,甚至是生命中某些不经意的时间段,那一只折痕累累的黑色皮鞋都会时不时浮现在我的意识流里。我还与同事,女朋友云淡风轻地说起过这个黑色皮鞋,表现得好像见怪不怪一般。



        没准,他的工作内容就是这样吧,我在心里总是默默跟自己这样说着。


        时光流逝,在我从游戏原画行业辞职的那个晚上,体制内的朋友回了我一个语音——他升职了。


        岗位的转变不仅带来了更加丰厚的物质回报,还有原上级领导的语气也变得更加温和了。可在当天,有一位转岗之前较为亲密的同事,不管是话语内容还是话语所携带的情感都来了180度大转弯,更进一步,还于他面前抱怨着上级领导对人态度的“分明”。


        朋友强调说,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想要让别人尊重你,你自己要先变强大。在那通夜半语音更早之前的下午,我恰好也和经理提到了客服外包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


        当时自己手上有一个权限无法满足需求的客户,正不知如何是好,团队主管与运营督导开完会议回来。我快步走到主管的格子间唧唧歪歪,她的头微微地朝向我,侧耳倾听,一双被稀疏的发丝有气无力遮拦着的,稍稍露出的眼睛里带着点点泪花。


        怎么回事?要不要拍拍她的背?这样做会不会太亲密了。要不要问一下具体发生什么了,不对,有些事情本来就是保密内容。现在安慰好吗,要不还是等她情绪平稳一点再说?我的嘴巴半开着没有闭上,身体也僵在原地。


      督导不知不觉走过来,冷淡又夹杂着不满的语气说,你什么事?只有她能解决?这里没其他人吗?



      哦。我的意识重新调整到客户的需求上,转过头往坐得更远的组长走去。从那天起,督导冷若冰霜的神态,就像那只杵在人行道上折痕累累的黑色皮鞋一样,一同成为了我生命中的意象符号。


        那个下午,我对同样从事过客服工作的游戏原画经理说,我们在线的数据也没有那么差吧,何必呢。哪知到了夜半,直面朋友对自己强调的话,我脱口而出:“是吧,领导并没有对下属和颜悦色的义务。”


        按下语音暂停键,往后一仰躺在柔软的床上,小隔间里明晃晃的光刺得我闭上眼睛。这一觉睡起,离我而去的并不仅仅是那一份工作,我还把对这个世界的期待揉成一团废纸,扔到某个不知所往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以接纳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像海绵吸水,我全然吸收一个人原本的模样,又像小孩,用“那么接下来会怎样呢”,看待所发生的事与自己手头的事。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所有已然发生的事就是对的。我会,也只能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态度,以此表达我的认可与反对。




        在过往对世界还抱有期待的25年里,我的人生基调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叛逆、调和。(大概)就像穿一身黑色紧身服,走在大拇指粗细般的钢索上,平衡木的一端是世界,另一端是自我。


        世界那一端首先出现的是爷爷的身影。



        爷爷是个官迷,老年生活除了打牌,站在其他人旁边给人支招,教人打牌,就热衷于向我和哥哥灌输官本位思想,当官好呀,当了官就怎样怎样。从小学到大学,爷爷一直关注我有没有入团,有没有入党,在我毕业工作的间隙里,还会接到他自觉颇为惋惜的消息——小县城升市,之前缺不少公务员,哎,知道得晚了,可惜了。


        呃……说起来颇为不尊重人,在某篇小学作文里,我把爷爷称为老头儿。后来可以明显感觉到对我照顾有加的语文老师,在眉宇之间透露着我需要被管教的意味。


        如今当下的每个周末,我差不多都会接到爷爷的语音或者视频电话。什么你还在那个公司吗,什么你还在和谁谈恋爱吗,什么还在做自己的事吗。哎。那些嘘寒问暖的关切里,潜台词都是打听你有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其言也善的语气里,潜藏着不少为我考虑的情感绑架,末了还要补充一句这只是我的建议嘛,真可比之于俗套电影的模板。


        电话的这一头,我大部分都给予简洁的回应——嗯。不是我年轻,不讲道德。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是对的,我不会给任何人开绿灯,包括自己。


        后面,世界那一端出现的是父母的身影。



        我是个人主义者,倒不是我从某个时间点,读了某个家伙写的某本书,从此就毅然决然决定要成为个人主义者,而是活了这么多年,回过头一瞧,尝试概括自己,在肚子里把掌握的词汇挨个筛查一遍。嘿!你他娘原来是这么个人,真坏!


        我并非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一个人要拼命去占有什么。我认同爱,也认同人间的种种美好情谊,只是我很难认同集体所追求的步调一致,和大家伙踏准节拍可能、也许、大概、十有七八是我能做的事,同时却也是做起来心里十分别扭的事。


        从初中产生退学意愿,到坚持考完大学,我长长舒了口气,好了,可再也不用被牵着鼻子走,安排什么就学什么,为了“齐步走”而折磨自己的内心了。刚升大学,周边似乎有不少人都有空窗迷茫期,有些人用恋爱,有些人用游戏,还有人用各种社交活动来填补这段不知所往的岁月,我也依照自己的天性,终于得以沉浸在完全的个人领域之中,那便是电影、音乐、书籍的世界。



        临近毕业,在北方洗条裤子十分钟就变砍刀的冬天里,我站在阳台上,哈着气听爸爸在电话里说,再去考个研究生吧,家里还可以支持一下。


        别,千万别。我这个人做事最喜欢问个为什么,最怕的也是毫无实质目的去做个给表面添花的事,拿个大学学业证书已经功德圆满啦,况且多句嘴,像我这种对团体,对科技,对竞争,都提不起兴致的人,自己打心底无法认同那一张薄薄的纸片。如果仅仅是爱读书的话,明明可以通过更加廉价与快捷的手段来满足。即便在大学的课堂上,我都不过是根据老师的教学风格,在听课与低头看书之间进行风险选择。


        总而言之,我还记得好不容易熬到大学毕业时,自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想:“啊,好了,这下再也不用去上学啦。”感觉像是终于卸下了肩头的重担。(大概)一次都没有过怀念学校的心情。拖拖拉拉7年七年才毕业的村上春树如是说。


        掐指一算,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这心情不能说共鸣,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等自己步入亲密关系,女友的身影又出现在世界的那一端。



        回看那个更加年轻的自己,只能说青春时期的爱情虽美好,可不免有点沉重。我们都以为那些爱的能量是可以安安心心所接纳的命运馈赠,却发现只不过是一个待支付的长期电费账单。她期望我们有说不完的视频通话,而我却乐于现实交流,她期望可以时不时接到我的电话,而我却喜欢发文字。我想,彼此都把对方轻轻托于掌上,是最舒服的,她说,要是你不如何,就分手。


        在省图书馆闲逛瞥到一本《30天改变你的妻子》,心里暗想该会是什么样的男人研读这样一本书呢。不,不是这样的,人不是被他人改变出来的,我们都是根据自发的生命欲望所展现出来的。


        这钢丝走了25年。就如自我摆脱对世界的期待一样,我也把世界对自我的期待通通抛到脑后。现在我低头一看,脚下都是宽广的水泥路,你就是你自己,那根平衡木本就是虚假的。我可以把手揣在兜里,昂首挺胸地走,也可以两条手臂晃来荡去,大摇大摆地走。


        只不过这还不够。




        多年以前,命运派给我一个球,我期待着自己在篮球场上潇洒自如,回旋扣篮,结果站在罚球线上使劲全力才能勉强挨着篮球边框,后来,命运派给我一本习题集,我期待着自己运算如飞,在数字的世界攻城略地,结果班上总有一个最年轻的小男孩,轻轻松松抛出谁也给不出的答案,之后,命运派给我一只笔,我期待着某天,我会在四方的画布上,描绘出未来的模样,结果没料到自己就是那只2B铅笔,最近,命运派给我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块wacom手绘板,我期待着在这个电子领域里会构建出一个漫画世界,结果心里久久回荡着“这有什么意义呢”。


        在“这有什么意义”中又意义着什么呢?这意义着人世间的某件事对我来说,至少是当下的我来说,已经变成了脱离内驱力,需要靠现时的、立即的、可见的金钱回报才能实施的行为。


        25年里,面对命运所推给我的种种物件,我都给予了自己的回应。双手捧着球时,每一场水泥操场的晨训都有我笨拙的身影,眼睛盯着阿拉伯数字时,我不曾厌烦任何一个思索的深夜,手里握着中华牌2B铅笔时,每一张凹凸不平的乳白色素描纸都尽可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


        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促使我的生命进行转变的,并非十分精确的利弊得失的计算,而是欲望的生与灭,是新欲望的诞生与旧欲望的灭迹。


        哎?所谓生命,就是这样一回事吗?


        我不想画分镜了。在有勇气说出这样一句话之前,我甚至还抑郁了一个下午。我不知道是不是该接受生命此刻当下的感受,是不是该重新顺应内心的欲望,即使着意味着要背叛自己,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期待。


        可是越麻烦越困难的事情不是才更有价值吗?高中的好友这样回答我。


        我想,我这条命可不是为了做更有价值的事才做一件事,而是为了找到一种自己爱他人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我的生存感受与他人的需求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为了达到这种平衡,就非得依靠自我的、私人的生命体验不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客观的、世俗的标准。


        在我生命过往的每个转折关口,还都曾不断拷问过自己是不是在逃避什么,结果你猜我现在怎么想?有追求就有逃避,他们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追求富裕,就是在逃避贫穷,追求知识,就是在逃避无知,追求个体,就是在逃避集体,只不过社会体系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告诉你,哪一面才是应该的。


        别傻了,生活是生命的记录,生命的能量是勃勃而发的欲望。自从我从深度的抑郁状态走出来,真切地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无欲无求”,我才发现生活让人觉得可怕的不是三分钟热度,而是生命失去了任何热度。


        人为了活着忙着呢,没有那么多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个是否“逃避”的议题上,follow your heart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归宿,即使这意味着生命的丢失。




        吕不同说,人若只有远虑,必定不幸福。原因是,未来的未来即是过去的过去,前方的前方即是身后的身后。替还没出生的孩子取一个名字,其意义真不如两个人好好坐着,吃好眼前这顿晚餐。

        也就是说幸福至少包括活在当下,而活在当下就意味着不断摆脱,它们不过是同一个含义的不同表达。

        摆脱自我对世界的期待,就是摆脱对世界未来的预测与想象,摆脱他人对自我的期待,就是摆脱他人眼中我们的未来,摆脱自我对自我的期待,就是摆脱自我对自我所预测的未来,从而彻底活在当下此时此刻,每秒每分的勃勃欲望与感受里。

      https://mp.weixin.qq.com/s/p25E-kfuMEVLqFhxwRp7Ag




空空——沉默的大多数之一

可以活得不修边幅,也可以活得不够灵活

但不可以不按自己想的去活

爱生活里的烟火气,也爱自由自在的人群

独独不爱西装革履式的正儿八经

梦想是做个有意思的人,和大家一块笑,一起哭

一起体验人世的浮浮沉沉

知自私,但不止步于自私

懂感恩,但不受限于感恩

以清醒的意识

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

终了

倒也不枉此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