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里,冬天对于小山村来说,是最静谧的,也会感觉有点萧条,没有往日繁忙的生气。
整个村庄像换了背景底色,由郁郁葱葱的绿色换装成了灰色,错落有致的红瓦房倒像是个点缀了。没有了绿的衬托,山村就真的依附在山上了。灰蒙蒙的天,灰色的地,还有被咧咧寒风吹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民,整个村庄笼罩在冷飕飕的寒气中。
铛,铛…铛…,小山村中央学校的铃声,在这个季节显得格外响亮,清脆。孩子们的读书声,欢笑声,打闹声浸染着静寂的山村。放学时,学校门口的小路口人头攒动,像水坝的堤口,然后人流开闸流向四面八方,山村顿时活跃起来,引得各家院子里的狗汪汪的叫着,好像它们平时不敢叫,现在凑着热闹玩一下。
天空暗的很快,小孩子仿佛上了会学,放学后,还没等玩,天就黑了。那种黑,是我见过的真的黑,没有路灯,家家户户有的点煤油灯,有的点蜡烛,后来有了电灯,但吃苦耐劳的庄稼人刚开始不舍得用,紧闭的小屋内,光线微弱。山村里没有多余的光,偶尔晚上出去,伸手不见五指,黑好像一种物质,把你淹没在其中。他也像一种气体,跟着你走。后来,我们用了手电筒,漆黑的山村小胡同里,黑里多了一道道亮了的射线和地上的亮了的小圆圈。他们在黑中穿梭着,迎面走来,更多时不相互碰撞,黑中的人来人往本就是想要黑,这种黑也掩盖了小山村里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啊。
外面的黑和冷,衬托了狭窄小屋里的温暖,一盏灯,一个大竹筐,一个扣玉米粒的工具,一家人围着竹筐掰玉米粒,有时有说有笑,有时也只是掰,不做声的掰,钟表嘀嗒嘀嗒的响着,仿佛提醒着时间的流动,因为时间在又静又黑中,我们像似慢的不动一样,那样的夜,后来再没有过。
沉睡中,迷迷糊糊被家里树上的鸡叫声惊醒,睡眼惺忪的睁开,全村的鸡争先恐后的叫起来,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平时看不出有什么瓜葛,黎明时却团结的耐人寻味。被窝外寒气逼人,翻个身继续躺在温暖中…
那时的被窝真的是个窝,连起床穿衣服都要战胜自己,对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