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我终于和平台谈下来分期了!每个月还2000,分5年还清!”
看着粉丝发来的消息,我却有点笑不出来。
因为我紧接着问了一句:“那你现在一个月稳定能挣多少钱?”
他沉默了一会,回我:“好的时候四五千,这两个月没活,只有两三千……但我先答应下来,不然他们就要起诉我了。”
这种情况,我见过太多。
很多朋友逾期后,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快!快去协商!不然通讯录就爆了,法院传票就来了!”
协商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解决问题。
但如果你的收入根本撑不起协商后的还款计划,那这个“成功”的协商,就会变成一个紧箍咒,让你在未来的几年里进退两难。
一、 致命的误区:以为“协商成功”就等于“上岸”
我们来算一笔最理想的账:
你欠了银行5万,经过艰难谈判,对方终于同意给你免去所有利息罚息,只还本金,分60期(5年)还清。
这几乎是能谈到的最好条件了!听起来很美,对吧?
但平摊下来,你每个月仍然要还 833元。
现在请你诚实地问自己:在未来长达5年的时间里,你每个月是否都能稳定地拿出这笔钱?
如果你的月收入只有四五千,扣除房租、吃饭、交通、孩子的费用等基本生存开销后,这833元很可能就是你全部的结余。
这意味着,未来5年你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

一旦失业、生病,或者家里有急事,这个看似完美的还款计划会瞬间崩盘,你将面临二次逾期,届时连再次协商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协商的前提,不是你“怕不怕”,而是你“能不能”。
当你的收入连维持家庭基本运转都捉襟见肘时,保住生存,就是当下最明智、最负责任的选择。
二、 逾期后,如何面对催收和爆通讯录的恐惧?
你可能会说:“不协商,催收电话打爆怎么办?通讯录被爆了脸往哪搁?”
首先,我们要从心态上“脱敏”。
1. 逾期后有催收电话,是正常现象。
就像你欠了朋友钱,他隔三差五问你一句,是人之常情。
你有权不接,但也要理解对方有联系你的权利。
2. 没有法律规定你必须接听所有电话。
你可以选择性地接听,表明你没有失联的意愿即可。
你的核心任务是努力赚钱,而不是24小时在线陪聊。
3. 关于爆通讯录。
这确实是违规的,但恐惧源于未知。
你可以提前和家人、重要朋友做好沟通,告诉他们你可能遇到债务骚扰,让他们接到电话直接挂断或说不认识。
当你自己不再把这当成天大的丑事,它的杀伤力就减半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活下去,是更大的天理。
在“保面子”和“保生存”之间,你必须清醒地选择后者。
三、 不协商,如何把被诉风险降到最低?
不急于协商,不等于躺平任踩。
你需要的是更聪明的策略,为自己积累资本争取时间。
第一步:区分债务性质,分清“轻重缓急”
• 银行信用卡/贷款: 起诉风险最高,流程最规范。是未来有还款能力时优先协商的对象。
• 正规持牌网贷: 催收猛,有一定起诉风险。
• 其他网贷: 起诉概率相对较低,但催收手段可能更激进。
第二步:执行“生存优先”的防守策略
1. 保持基本沟通,避免失联: 偶尔接听电话,表明困难现状和还款意愿,但不做无法兑现的承诺。
2. 精准管理每一分钱: 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保障基本生活和应对紧急事件,而不是撒胡椒面式地每个平台还一点。
3. 学习基础法律知识: 了解哪些是违规催收(如冒充公检法、骚扰家人),学会录音、截图保留证据,知道向哪里投诉(如互联网金融协会)。
4. 无视“数字恐怖”: APP上疯狂上涨的罚息,在你攒够本金前,只是一个数字。不要让它消耗你的心力,你的目标是攒够本金后去谈减免。
记住一句话:生存权永远大于债权。
法院在执行时,也必须为你和家人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
这是你依法享有的基本权利。
写在最后
上岸之路,道阻且长。
真正的解决之道,不在于是不是今天又接了一个催收电话,而在于你这个月挣了多少钱,攒下了多少钱。
放下焦虑,把内耗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赚钱上去。
当你攒下的钱越来越接近你的债务本金时,你才会发现,所有的协商都会变得容易,你才能真正拿回人生的主动权。
我是潇潇,一个陪伴负债者上岸的93年姑娘。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欢迎你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