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古希腊七贤之一, 出生于爱奥尼呀的米利都,并创建了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古希腊乃至西方第一个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他就是泰勒斯,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他第一个提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并开启了哲学史的“本体论”转向,是学术界公认的哲学史第一人,而他可能也是那个第一个仰望星空的人,有一次他走在旷野,抬头仰望星空,星空星火灿烂,可是他预言第二天会下雨,正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便掉下了脚下的坑,差点摔个半死。于是便有了关于这个哲学家的消化,哲学家只知道天上的事情而不知道脚下发生什么事情的人。后来英国的王尔德说:“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是仍有人仰望星空”。
对于崇尚经世致用的国人,很多时候会觉得“仰望星空”毫无用处,甚至认为这些人是疯子,不可理喻,至少相比于填饱肚子来说。但是谁没有仰望过星空呢?谁没有惊叹过星汉灿烂,谁又不赞许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我们回想起这些时光时它们往往已经遥远,在那个童贞单纯且无忧无虑的年纪。成长的过程早就明白了那些事情是对的,那些事情是错的,对的能做,错的则要避免去做。我们甚至年纪轻轻就能猜到我们一生所为之所过的生活,那些事又是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改变的事。我们曾批判阿谀奉承的虚伪,假仁假义的慈悲。我们曾不羁放纵爱自由。我们也曾悲天悯人,壮志凌云‘心系天下。最终我们都只是沉默,用尽全力过好我们的一生,岁月和生活也最终磨掉棱角,我们也成为了我们平生所讨厌的那种人。
后来, 仰望星空就成了遥不可及的梦,也成了不可触碰的伤疤和回忆,看见类似的人在羡慕的同时,也会用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天真和无知的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或许并不需要那么多仰望星空的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这样的人。当看着美国华裔某某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日本又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总会投以质疑和否定的目光,什么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什么中国人不需要别人的承认,什么帝国主义的阴谋之类。而当教育顶替、学术造假等教育乱象频频出现我们才发现我们并非全能,也存在问题。还记得李斯给秦王《谏逐客令》中的那几句话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今天,我们搞了很多人才计划,本质上其实很简单,砸钱买人。我们会说美国苏联的崛起额的根本原因就是挖了德国的人才,这种反智的观点至今任然有很多人深信不疑。一方面,夸大了人才决定论,另一方面,没有客观看到留住人才和人才培养的环境,今天美国作为世界教育强国之一,但是这种优势在二战前就已经存在了。中国要崛起,也同样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要能够包容他们的存在,并且能让他们自愿留下来,要做到这一点,未来还有很长的路。
抛去传统文化的影响,面对着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有限的资源决定大多数人只能为三斗米折腰。当关系背景成为上升的途径,当努力失去了它本该有的意义而无力回天,当正义的人们都开始沉默,当勇敢的人不再呐喊,当我们的命运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当反智和媚俗的风气成为一种风气……呜呼,还需要仰望什么星空,人们能做无非不就两个选择,要么努力生存,要么努力离开。
别了!仰望星空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