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飛揚:存在的勇氣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朋友转了一段五年前的文字给我,是和另一个好友自Paul Johannes Tillich句子开始的一个小互动。

Language has created the word "loneliness" to express the pain of being alone. Yet it has created the word "Solitude" to express the glory of being alone.

----Paul Johannes Tillich

看了一下5年前的文字(附后),不免感触:

我们每个人人生困惑的岔路口上,都会有一位多位或古今或中外的贤哲在静静地等着我们,试图暗示或告诉我们一点什么:孩砸,我用生命思考的答案交给你,能领悟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

Paul Johannes Tillich(1886-1965)

比如这位大咖Paul Johannes Tillich,以一生对神学哲学的思考,写出了《系统神学》、《文化神学》、《存在的勇气》、《信仰的动力》、《我对于绝对性的追寻》等书籍。与其说是其自身的思想,不如说是他勇敢加入了人类终极思考的无尽过程。

存在的勇氣

-The Courage to Be-

这本书试图回答:人为什么焦虑?人为什么活着?或者说:

焦虑的人生如何勇敢地活着?

在书中Tillich指出,人会遇到这三类焦虑:

(1)对命运与死亡的焦虑。

(2)对空虚与无意义的焦虑。

(3)对罪疚与谴责的焦虑。

这三种焦虑一旦发展成为极端的边缘性处境,就会转变为绝望。在Tillich看来,这是人在实存中无法逃避的真实处境。

存在主义认为这三类焦虑是本体论焦虑、认识论焦虑和伦理学焦虑。

在Tillich看来,存在的勇气乃是人不顾与其本质层面的自我肯定相冲突的那些实存因素而径直肯定他自身存在的伦理学行动。存在的勇气就是具有“不顾”(in spite of)性质的自我肯定。

书的最后,Tillich指出了他思想实验的结论:

在这一勇气(注:终极性的存在勇气)中,所有形式的勇气都在有神论上帝之上的上帝之力中得以重新确立。存在的勇气所扎根于其中的上帝,就出现在怀疑之焦虑中的上帝所消失的地方。

焦虑消失于何处?勇气存在于何处?Tillich的答案是“上帝之上的上帝”。

Paul Johannes Tillich(1886-1965)

其实,世世代代的人类皆焦虑于不确定性,文明才得以演进。有焦虑就有痛苦,它们无处不在。

每一个生命拐角处,都有很多贤哲在静静地等着我们,我们能否领会他们的话,继而勇敢前行?

尼采说,精神是生命的自割,生命因痛苦而增加知晓。

克里希那穆提说,如果明白我们就是痛苦和焦虑本身,我们就会面对真相,情况才会转变。理解了痛苦,焦虑就会消失,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有一种超越所有测度的无限之境,但如果没有完全止息心中的焦虑和痛苦,就不可能进入这个境界。

比如,“生死”一直就是人类最重要的课题。对死亡的焦虑贯穿人类始终。但不幸的是,对于死亡,其实我们都没有准备好。

我们能否清醒地认识到:此生会迅速消逝,如以枝条在水中书写般。一个没有我们的明天,无疑将到来。我们能否觉知死亡而不浪费现世的生命?我们能否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我们能否为死亡静虑?我们能否为善终清除障碍?我们能否为临终积累善缘?我们能否投生获得一个能继续修行的身和情境?进而觉醒,能全然服务他人?

我们能否深刻地意识到:每个人都会死,但没有人真的死。生命是一连串的过渡。如果我们真的做好准备,就算今晚死亡来临,也没有遗憾。

《杂阿含经》云:

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

不染亦无忧,二心俱寂静。

生命因信仰而無限可能

事实上,作为人,其处境永远只能是提出问题,但问题的答案却并不是从人的处境之中能够寻求得到的。

答案,来自别处,也就是那超越了存在与非存在对立的存在本身。

答案,也一直寂静地躺在你的心里。

生命,是刹那生灭,是残酷的真相。

生命,更是无限可能,是精彩和希望。

接着5年前Solitude的话题,如果我们曾彻底独处继而寂静而非孤独或非进入到一些梦想和影像中,那么,我们将不再有任何的思想或感觉,我们将远离一切颠倒梦想,寂静会变成唯一的花,唯一的光。那是无法被语言、文字和思想测量的境界,那将是爱真正生起的地方,那将是超越存在的Glory。

正如,答案,一直静静地躺在你的心里,如同满月在夜空。

我因无明而来。寂寞,成殇。

我将静默而去。寂静,飞扬。

愿你,寂静、飞扬。

by Elliott 2019年1月22日


附旧文:

Solitude

Language has created the word "loneliness" to express the pain of being alone. Yet it has created the word "Solitude" to express the glory of being alone.        ----Paul Johannes Tillich

好友说:

这句话,直击心灵,却无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也许,这么一句,就足够了—— 这注定是条孤独的路。

我转了一首常听的曲子:坂本龍一,Solitude: https://www.xiami.com/song/3339190

是的,这句确实不好表达,直译一下:

语言,创造了“寂寞”(Loneliness)这个词来表达一个人“独处”(Being alone)时的痛苦。它同时还创造了“孤寂”(Solitude)这个词,来诠释孤独的荣耀与光芒(Glory)。

译得太直白了,这文字透出的也不是“你的孤独,永不言败”的执著。其实懂得的已然懂了,翻译是多余的。试着意译一下:

我因无明而来。

寂寞,成殇。

我将静默而去。

寂静,飞扬。

听吧,这首曲子其实不是孤独,而是寂然,留下整个喧嚣的世界在身后。

这一刻,我想对友人说:

青山万里皆独行,君不见四方贤哲照广宇,你自生辉,何须顾盼?

2014年12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