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本书我没听说过,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买这类书,甚至有点不喜欢这类听名字就像心灵鸡汤一样的书。自从学习了《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后,我买书都会有所选择,但是当我想买《带着英语去旅行》这本书时,要付运费,我的习惯性省钱大法就又不受控制得钻出来了,在当当上瞎逛一阵后,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本着慎重的原则,读了一下介绍,感觉特别适合自己。因为我就总是被他人当成隐形人,我的想法和意见长期被忽略,但是他们有事的时候就都来找我了,也有朋友说过我,不懂拒绝,所以看了这本书的介绍后,我毫不犹豫的下单了,我就想从书中好好的找一下原因。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2》,作者慕颜歌,2019年1月由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了如果你习惯了吃亏,习惯了沉默、习惯了委屈自己、习惯了不拒绝所有人,便会忘记其实你可以有态度,可以用观点,可以有能力,可以有自己从容的生活。本书46段过往的人生故事,多维度层层剥开种种隐秘心理与生活真相。慕颜歌。一个选择拥抱世间温暖的治愈师,一个行走在文字世界里的灵动舞者,感情细腻、喜欢思考、长期致力于心理研究。
拿到书后,看到书中所写,感觉作者写的东西好偏激,差点看不下去了,如:
“有的时候,善良会成为缺爱、自卑、懦弱、孤独、偏执、经常被孤立和欺负的代名词。”
“黑羊效应:缺爱的人最容易善良。”
“有的时候,善良是绝望和掩饰;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反抗。”
“无论如何都不能一次次的妥协,你放弃一次,就会发现还能放弃一些其他东西,以后就会放弃更多,如同慢性毒药,有些东西第一次发生就已经彻底改变。”
“有句话说得好,盲目的原谅与同情,是对恶的纵容,对善良的亵渎”。
“何必跟自己过不去,我善良不代表我自虐。”
想着放弃与妥协,我想应该是此事在自己心中不重要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如果重要,又怎么会放弃呢。总是放弃不是就让自己变得毫无原则了,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人吧。而且这个社会,总是好人居多,我都是属于比较能忍让的人了,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也是拎得清的啊。而且为什么善良就是绝望的掩饰呢,难道要让人们不善良吗?看到这里,我都不想继续看下去了。后来想想,曾经不知道在哪里听过。既然能成书,总有让我们学习的地方,我就坚持读了下去。
我用差不多一周的时间,边读边写读书笔记,越看下去,越觉得自己受益非浅,不管是在对待亲人还是朋友上,观念都有所改变,对于不把自己当朋友的人,我觉得也没必要再把委屈求全的把他们当朋友,有时自己都感觉自己很卑微,可这样得到的结果却是别人爱理不理的,经常还明嘲暗讽。
本书第一章直接就告诉我们善良不是毫无原则的妥协
真正的善良,是让身边的人平时自由而快乐,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全力以赴。我只会喜欢喜欢我的人,只会善待善待我的人,我很难关心很多自以为对我好的人,虽然我会承担责任。
我善良,不代表我自虐
其实责任与善良是有区别的,不能一味的当老好人,要分得清好坏,只对对自己好的人好。
善良的人往往习惯“追究自己”,仿佛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却没有想过,其实别人并不需要我们的检讨和自责。
所以你要“内向观察”,也就是说“要反省自己的过失,一切都是你不够好导致的”
真正的“内向观察”是:照见自己在关系里的渴望与压抑,照见那些所谓“妄想颠倒”的念头背后的本质,当你能坦然地对内时,才有可能真正愉快地对外。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为了照顾别人的情绪,而不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都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这也就是所谓的“标签”,标签是一种封闭性思维。当和朋友或亲人相处出现问题是,首先都是反省自己,现在看来完全搞错了方向。“内向观察"不是"自我反省”,而是找到自己的需要。
紧接着本文又写了关于善良,不代表是一味的忍让,我们可以善良,但是我们不能总受了外伤还受内伤。我们要保持善念,但我们的柔软不能成为别人任意糟蹋我们的底线。
有些人误会你,你没必要费力去解释,“你会误会我,不过因为你不想了解我,既然如此,我又何必了解你呢,误会着吧。”
我们浪费了那么多力气去解释,不过是一颗脆弱的心渴望得到信任罢了。
其实这在我们看来,是人之常情吧,是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吧,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不断的费力去解释,结果如何,其实我们自己心里都有数: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至于误会也好,不理解也好,其实说一千到一万,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根本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没必要看到太重。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在乎你,把你放在心上,是要用心去感受,而不是靠你一味地讨好,才换取对方一丝怜爱。所有需要费力去讨好的关系,是不会长久的,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在乎你,是装不出来的。
本文中还讲到,我们在善良的同时也要学会拒绝。
对于很多人来说,说“不”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起码对我是这样。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给了我这样一种错觉,好像说“不”本身,对别人就是一种伤害。
我们之所以不敢说“不”,是因为感觉说“不”是可耻的,很多人从小就没法忍受别人对自己的失望,潜意识里希望周围的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就是从那一刻起,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憋屈其实根本不怪别人,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恐惧和担心。从此以后,说“不”时候特别理直气壮。
我们害怕说“不”往往是因为对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过于依赖,换句话说,我们缺乏自我肯定和欣赏的能力。
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反正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
所谓“内在的好人”就是每件事都打着“我的出发点是为你好”的旗号。所谓“外在的混蛋”就是凡事要别人理解自己,满足自己的贪欲
这个完全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现在的小朋友擅于拒绝,自己不喜欢的,他们拒绝的很干脆,而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看别人的脸色,记得从小我妈一直在我耳边念叨的就是: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小时候常被教育不懂看人脸色,经常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被父母教训。被教育得久了,就养成了习惯跟着别人的思维走,不懂拒绝了。有时想来,这也不像其他文章里说的,这是缺爱的表现,这完全就是没有叛逆期的原因。现在对我而言,说“不”真的不容易,并不是觉得对别人是一种伤害,而是一种习惯,觉得拒绝别人会不好意思,觉得“不”字说不出口。我目前慢慢学会在将“不”说出口,自己不擅长的或者不能给别人提供帮助的,我不会再强迫自己去承诺什么,而是勇敢的说“不”。当我说出来以后,朋友并没有因为我不能帮忙也责怪我什么,反而是知道原因后,很能理解。我觉得这也是我看了这本书后很获益的地方。
后面书中继续教会了我:自我肯定
健康的人格和人际关系取决于依赖和独立的平衡,而独立产生于对自我的理解、接纳、尊重和欣赏。
那些总是要我们体谅的人,请你走开。你体谅别人,谁来体谅你;你帮助别人,谁肯帮助你。别太掏心掏肺,为自己留一份;别总倾其所有,为自己活一回!别太体谅别人,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别总受委屈,一定要为自己考虑。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赖,是建立在平等交换的基础上的。
如果你是一个善良的人,对于那些不理解你的人,也请离开他们吧。如果他们要你善良,那你就假装自己是个恶人。你不必善良地孤军奋战。
可能我们对他人都做到了理解、尊重、接纳与欣赏,但却独独忘记了自己,把自己不知道扔哪个角落里去呆着了。自我肯定其实是需要勇气的,要经常对自己说“是”,对别人说“不”,不要扔掉自己,长期否定自己,这样的结果就是一点也不自信,连自己都不信任自己了,如何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呢。
书中所讲的体谅他人呢,我觉得我们是社会性的,我们不能什么都不顾,只考虑自己,在考虑自己的同时,我们还是要兼顾考虑别人感受,但做 什么事都要有个度。什么事都是相互的,别人不考虑你的,都不想和别人交往,同样的,你不考虑别人,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你交往,所以在体谅别人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倾其所有。但在顾虑自己的时候,也要体谅一下他人。
书中的最后还讲了一种伪善良,即以善良的名义强迫你接受他所谓的“好意”
对那些以爱的名义伤害你的人说"不“,这世上并不是所有的爱都是爱,有一些爱是戴着善良面具的伤害。也并不是所有做了好事的,都是好人,有些人做了好事,却仍然伤害了别人。
我们常常要为别人着想?对不起,我担心有一天,我的温暖和柔软会被别人踩在脚底下,还让别人觉得硌得慌。如果有人不懂你的真实感受,还故意伤害你,那么,请你不要过度地去善待那个人,也放自己一条生路。
有时候,即便我们使用换位思考,也无计对他人的一切感同身受,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守住自己的界限,不去侵犯他人的界限。
做好自己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不管别人的事,不去侵犯他人的界限,是让自己快乐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那些愿意体谅我们的人,我们公平报之,多加体谅;那些只想我们体谅的人,不好意思,我们没必要丢下自己去体谅他。
这世上有太多的道德绑架了,经常打着为你好的旗帜,要求你这样要求你那样,你没接受或者没做到,你就是恶人和坏人。还有一种人,他把他自以为的好强加在你身上,根本不会管这些事对你是不是真的好,有些他认为的好,对你而言反而是一种伤害。我是深有体会的,有时强加给我好意或者好东西,对我而言,我觉得特别恼火,完全是我不愿意接受的。不用说,和不顾你感受和意愿一起生活的人,真的很难受和委屈。
其实在让自己远离有强迫症的人的时候,也是在告诉自己,不要变成这种人,守好自己的界限,不要太过关注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没提出帮助时,千万不要自作多情的,自以为自己很善良很热情的去帮助别人。说不定此时别人根本不需要你的帮助,甚至完全不想让你知道这件事,你盲目的去帮助别人,完全有可能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看到书的最后,峰回路转,作者完全放下了前面或许有点偏激的思想,直接告诉我们:
善良是优点,但不能成为你的弱点;心软是慈悲,但不能让自己卑微;你照顾了所有人的感受,只会让自己不好受!活在当下,少一些依赖,照顾好自己,相信前方的路上,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所以千万不要用善良,去喂养不懂感恩的人,最后却被人当成傻子。
盲目的善良,有可能就是做恶。这就是”慈悲为祸害,方便出下流“。古人言:饭吃七分饱,对人也七分好。
我们要保持最基础的善意,但也不必为了不必要的牺牲搭上自己的幸福。
你若得寸进尺,我便不再退让,对人,我不欺负,也不绝不会受人欺负。
我活着不是为了满足他人,而你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所以你不必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失去自我、伤害自我。你应该是你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你不需要尊重和体谅每一个人,只需要去尊重那些尊重和体谅你的人,你没有义务通过伤害自己来满足他们。
”不好意思“有时就是犯傻。学会拒绝,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你越怕得罪人,就越容易得罪人。
守底线,有原则,不讨好,不谄媚,敢于追求,懂得拒绝别人,又能适当帮助别人的人,才会过得更好
说一千道一万,书的最后给我们道出了作者最根本的想法:善良本来没有错,但是保护不了自己就错了。不是说善良不对,也不是说不帮助别人。但我们在力量不够时,要量力而行。对于只让我们善良,还利用我们的善良来伤害我们的人,我们要勇敢的站起来保护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善良,对于伤害我们的人,作恶的人,我们还委屈求全,那就不是善良了,而是作恶。所以我们善良必须要点有锋芒。
我们选择善良是应该的,但这种善良不应该是软弱无力、任人摆布的,更不应该是毫无原则,不懂拒绝的。
从前,蛇在草丛里被人踩,它觉得不公平,于是找上帝诉苦。上帝对它说:“如果你咬了第一个踩你的人,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踩你了。”上帝的话点言重,但道理是一样的。
做事一定要有底线,超出底线要坚决地说“不”,不可总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不能总是一味的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否则,利益受损的永远是自己。
很多时候,你以为别人找你帮忙是因为把你当朋友,其实不然,他们不过是觉得你脾气好,容易说话,还不懂得拒绝,就利用你罢了。
看完全书,我觉得我的很多观念都得到了改变,只是行动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首先要改的就是离对自己不好的人远一点,要懂得拒绝。给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