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晚了两分钟,当时心里并不在意。因为通过几次的网络学习,知道即使错过了今晚的直播课,后面还是能观看回放的,效果应该差不多。在整理作业的时候,我发现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最起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就不一样。所以,以后我要准时上直播课。
插个小话题,引出了今天的主题《自我觉察》。
当时赵院长给出了三个问题,我也做了笔记。可是在后来躺在床上却怎么也想不出第一个问题是什么。今天整理作业,才看到第一个问题:成为父母后,想得最多的是?我当时选择的是第二个答案:孩子正在成熟和独立的路上,在此过程中他需要家长的引导,因此我会以身作则。当时我选择之后还沾沾自喜,认为他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经过赵院长的讲解,我才知道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要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学习之后,我要尊重我的孩子,给他留一个个人的空间。
第二个问题是家长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我没有了第一次的轻狂大意,谨慎地选择了第一个和第三,做孩子生命旅程的同行者与合作者,同时做孩子的朋友,但是孩子应该怕个人。
以前,我曾经为“孩子必须要怕一个人”的观点而感觉高明。但是赵老师说怕还是不恰当的,怕是控制,是压制。是一种负面的观点。经过学习,我知道应该是做孩子的长辈,在孩子面前有权威,有威信,做孩子的靠山,给孩子以安全。
第三个问题是我目前正感到困惑的一点:随着孩子的成长,我感觉自己的对他实施的教育效果是无效的,有种非常强烈的挫败感。但在此刻,我重新听课来完成作业时,我感觉应该是有明显的效果。至于无效的那一部分应该是我失败的一部分,不应该再让孩子来接收这样的失败。这也是我应该觉察而没有觉察到的。
幸运的是我通过这节课,知道了自我觉察的重要性。那么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都认真思考,好好自我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