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个热门话题,叫“你周围那些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_____”
答案五花八门,最让大家认可的还是这句:
这样的自我否定让科大大想到一本叫《不是你的错:超越自我憎恨》的书,没有人天生讨厌自己,试着回想一下,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很糟糕的呢?
或许,与你曾经或者现在正在听到的有关:
2 0 1 8 年
“你听话,我就给你拿好吃的。”
“你不听话,我就揍你。”
“你听话,我就周末带你去游乐园。”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这些关于听话的口头禅,几乎是很多父母的标配。可正是这些尽善尽美的“听话教育”,毁了太多孩子。
孩子太听话,其实是家长太失败。
讨好别人,压抑自己
科大大还记得小时候,一次奶奶带我出去玩。路过一个摊铺,奶奶指着风筝说:“想要吗?”我摇摇头说,“不想要。”奶奶满意地说:“这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从心底来讲,小小的我,其实是想要那个风筝的。只是,“懂事”和“乖”,是那个年代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
心理学家提示:
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了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痛苦。
变叛逆
常言道“物极必反”,你越让孩子“听话”,有一种可能,孩子越“叛逆”!
许多父母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把自己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长此以往,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够努力,孩子总觉得父母太苛刻。
一位妈妈给科大大留言:
我的孩子平常很乖很听话,从来不会顶撞父母。可是突然有一天,老师直接打电话给我说,我家孩子在学校打人了?!
家长要弄清楚,或许我们的愿望是好的,但绝不一定是孩子所向往的,长时间的压抑势必要找个宣泄口。
这就好比,你带流浪汉回家洗漱换装,你觉得穿着干干净净才像样,但或许在流浪汉看来,破烂的衣着才是他们一直正常、舒适的状态。
无法预料的伤害
网上的一个相似案例:爸爸带着女儿去看病,回家后,女儿问爸爸:为什么医生帮我检查时,一直用手摸我的胸口?
爸爸这才知道女儿受到了侵犯,遇到了流氓医生。爸爸问她为什么当时不说,小女孩委屈地说到,爸爸说要听医生的话,我就给他检查了。
遇到这种事情,我们无法责怪孩子的无知,却要好好反思自己。
没有底线和原则的妥协退让,换来的往往是更多的伤害。
如何正确执行我们的“听话”权?
你可能会说,说了这么多“听话”的坏处,那让孩子“不听话”就是好喽?
绝不是!“听话”这个权利,不是不能用,而是要正确用。
1.讲原则,讲纪律
比如你让孩子“听话,不要乱扔垃圾”,这绝对是合理的。
比如孩子要做危险的事,或者错误的事,你及时拦阻,并且要求孩子“听话”,这显然也是合理的。
所以,听话,是要求孩子不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而不要将个人的好恶和习惯强加给孩子。
2.父母双方要统一
父母在要求孩子对某件事听话时,不可以一方要求“听话”,而另一方去额外“开恩”。
时间前后也要统一,不可以在同件事上,今天“听话”,明天“不听话”。
这样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才比较有威望,孩子也会很尊重父母。否则,一方面肯定,一方面否定,孩子该何去何从?
3.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乖孩子”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根本无法生存,爱孩子,就要让他们尽可能强大起来。
◆ 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善和恶
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开玩笑,哪些行为是人身伤害,所有不友善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 让孩子学会遇事和父母沟通
我们可以跟孩子约定一个小秘密,向孩子保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大人说出真实情况,父母都不会怪罪,而且一定会尽力帮助他。
有话对你说……
杜江曾经给儿子嗯哼写过这样一封信:
你是我的希望,
也不是,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
成年人的我们都知道一夜长大的残酷,
希望你像现在这样,
想哭就哭,
想闹就闹,
做一只可爱的小怪物。
而我们今天之所以喜欢嗯哼的不妥协,其实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过去表示一种遗憾呢?
愿身为父母的你我都能珍视和谨慎用好这份“听话”权利,把孩子培养成为善良、顶天立地的人。
科大大敲黑板
听话,不是做一个令人操控的木偶,而是听了什么话。家长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牵引”,否则孝子变妈宝,自信变自卑。
听话不听话
女:“亲爱的,我想吃冰激凌
”
男:“听话不?”
女:“不听话!”
男:“不听话不给买!”
女:“那我听话
”
男:“乖,那东西不好,咱不吃,听话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