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铁四院呀,那真是如雷贯耳,自带光环。这些年干得风生水起,如日中天,成就了一个个传奇项目和传奇人物。外界对铁四院的评价也是极高,院内一部分员工同样认为自己实力超群,不可一世。当然,大部分员工都是极其细致敬业负责的,技术水平那自然是毋庸置疑。
上回说到,一个企业的文化与地域有关,所以在说铁四院之前,还是先说说铁四院所在的城市——武汉。如果把中国的地图看成一只雄鸡的形状,那么武汉就位于这只雄鸡的心脏位置。武汉在历史上号称“九省通衢”,也就是四通八达之意。
对于成都来说,你不必考证汉高祖刘邦是不是刘备的先祖,也不必考证汉相曹参是不是曹操的先祖,就如同不必考证包大人是不是包玉刚的先祖一样,成都那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毫无疑问是举足轻重的。与成都相比,武汉在历史上却很难找到诸如王侯将相驻扎之类的事情,也就是说,在这个城市很难找到一点历史沉淀的东西。这是为何呢?
主要原因在于武汉这个地方,在历史属于兵家不争之地,说到底还是地理条件的原因:九省通衢,四通八达,在冷兵器时代易攻难守,所以王侯将相不会把武汉这个地方作为都城或者是根据地。三国时期东吴有一种说法:“宁饮建邺水,不食武昌鱼”,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王侯将相看不中这个地方,文人墨客也不会把这个地方当回事。姑且我们来看一首大家都熟悉的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对武汉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空”,空荡荡,孤帆远影之外,就只有长江了,啥都没有。再看一首诗: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总结一下也就两字“空”和“愁”。这首诗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说:“其实黄鹤楼只是个传说而已,真搞不懂武汉人为什么还要建一座黄鹤楼在这里呢?黄鹤已经不存在了,几千年来白云下面都是空荡荡的。除了晴川街上有几颗大树之外,鹦鹉洲上虽然有些花花草草,但是显得有些凄凉,外地人到这里出差,每当下午下班的时候,就会想起家乡的小伙伴,只好站在长江边上一直发愁,一直伤感”。
历史上,还有一位青年才俊的评价就更加令人惊讶,那就是唐代文学家王勃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也就是说:“南昌这个地方如何如何就像人间天堂...”,这里的“荆”就是湖北,对湖北人评价就一个“蛮”字,而“控”字在这里应该是阻止的意思”。现在也没有办法去搞清楚他为啥要这样说。
那武汉的地理条件和铁四院究竟有何联系呢?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还得谈一谈武汉人的性格,毕竟“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以上故事仅供娱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希望铁四院的朋友不要对号入座,说实话,作者还是挺羡慕铁四院的员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