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一本书的序篇基本是1到2页,最多也不过5到6页,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序篇居然有46页,而且读起来丝毫无赘述感,满满的干货!
大叔通过分享柳比歇夫的一生的成就与他近来的工作量,让我意识到三个月读不完四本专业书并无借口可言,只能显现我与成功人士的一大步差距,再看大叔的读书心得,包括怎样忙里偷闲读书,如何选书,对待读书的态度,终于明白为什么以前看了那么多书,却是过目就忘,时常关注大号分享,却总是毫无头绪,原来自己始终是停留在“看”,并非读。
在序篇中,大叔说读书时要把自己当做一个搅拌器,而不是容器。"容器的特点是只能装下一点点东西,要进来新东西,就得扔掉一些旧东西,否则装不下,而搅拌器可以把不同的内容重新组织,变成跟容易吸收的饮料,化作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读到这句话时,我立刻联想到营养学中蛋白质的互补作用:食物种类越多,食物种属越远,同餐同食时才能让不那么优质甚至是存在限制氨基酸的食物变成接近人体氨基酸模式的优质蛋白。秋叶大叔主张读书的类型要丰富,但是不同的成长阶段选书也是有侧重的,即便无法全然理解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秀学着了解作者的思维框架,好的慢慢变成自己内化的思维,不好的,则可以有意识的避免。
大叔在序篇中重点分享了他的10种读书方法,如培养思维框架的通读法,主题阅读的树读法,硬书的图读法,经管书的框读法,畅销书的炼读法,大牛书的抄读法等等,我想正是因为大叔再忙一年也可以读上百本书,每周坚持一篇书评,才能归纳出这么细致的读书方法,有了方法,不仅读书速度上来了,质量也跟着上了。想想自己那肤浅的“看”书,浪费了多少光阴,做了多少无用功。
序篇最后,大叔对读书笔记与拆书做了分享。读书笔记是对书中的一些观点与启发性内容进行记录,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会拆书显得更为重要。大叔引入了“拆书帮”赵周老师的RIA拆书读书法,赵周老师认为拆书是为了通过学习改变行为,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其实这也是自古以来倡导学习的目的,但在实践过程中,能真正做到的却寥寥无几。大叔在使用赵周老师的拆书法实践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加适用于他自己的改造。此时大叔已经把赵周老师的拆书法化为自己的能力,并因“地”制宜地做了调整,这点他用正文来进行印证。
正文分为三篇,上篇知行合一,中篇学以致用,这两篇主要通过知识介绍+扩展思考+拆书建议模型来拆著名理论与模型,比如瑞士奶酪模型,大叔先通过知识介绍剖析这个模型的核心,然后再对此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扩张思考,以便更深一层地理解模型,最后建议通过结合职业或行业思考,看是否可以应用瑞士奶酪模型来分析一个背后错误的隐形原因,然后建立错误的分级对待机制,这让我想到现行的合规风控工作,就可能存在瑞士奶酪模型,不明确的岗位职责与有效性不强的奖惩,导致各岗位的合规风控工作执行不到位,最终可能酿成对公司致命性的错误。
下篇为延伸阅读,大叔再一次以柳比歇夫和他自身对待时间与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引导读者进行扩展思考,引导读者学习更好地成长!
大叔在书中始终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最重要的是学习作者独特有效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形成系统的思维体系,这些是眼下的我正欠缺的,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更多的读书方法,懂得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与方法论,接下来就要挖掘适用我自己的读书法与时间管理方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