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卷第45题,15分)
材料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日本内阁确定了南进政策,把侵略矛头指向法国、荷兰、英国等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侵略口号是如何随着侵略战争进程而变化的。(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日本提出侵略口号的企图。(8分)
答案
(1)“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口号提出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企图灭亡中国,提出“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大东亚共荣圈”口号提出后,发动太平洋战争,侵占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2)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日本的“大陆政策内容”进行整理。可以通过时间线索来归纳: 1931年初,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是因为实现“大陆政策”日本需要先征服中国的东北与蒙古地区。1938年11月,宣扬"日满华"建立起连环互助关系,是因为此时日本已经开始征服整个中国,征服中国后整个东亚即将被其征服。所以,1940年7月,在纳粹德国席卷西欧后,提出了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不久,日本外相松冈洋右将其改称为“大东亚共荣圈。
第(2)问,结合材料和历史事实可知,日本的企图是服务于侵略战争需要,;掩盖侵略战争本质,蛊惑本国民众,麻痹被侵略国家的反抗意志。
考点定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日本的殖民扩张的表现。
点睛:本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要想做好不太容易。本题考查的方式有新的亮点一一依据史实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