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放假,有了闲暇,可以认真思考、揣摩《田忌赛马》这一课究竟应该怎么去教。既然知道它选自于《史记》,不免又拿出史记关于这一段的历史认真的去读,读着读着也就突然知道了应该怎么样去上这节课,等我琢磨出这节课,究竟应该怎样去教,心中的那块石头也便落了地。
可以非常肯定的说,《田忌赛马》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首先,如果单单把这一课的语文训练点定为:理清孙膑的思维过程,创造性的复述故事,我是极为不满意的。当时我有自己的想法,与现在的想法不谋而合,但当时过多考虑了别人的建议,总觉得别人好心好意来帮我,却不采纳别人的建议,情理上说不过去过,于是那节课就上成了非驴非马的四不像。
备课的过程当然要博才众长,也要听取别人合理的建议,但最终自己想要的课堂,只有自己一遍一遍的磨出来,那才叫有味道。再次拿出《史记》读古文,当时的想法又冒了出来,但是当我在脑子里构思了这堂课的设计思路之后,我依然坚定的认为这才是我想要的课堂。
课堂定位:古今对比。
课堂环节:
一、导入
二、回顾课文,感知智慧。
1.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回顾第一课时的内容。)
2.孙膑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三、探索发现,感悟智慧。
1.别人都没有发现,只是孙膑发现了。
(1)借助图形,理清“相差不多”。
(2)古今对比,理解“不甚相远”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2.想到了方法取胜
(1)借助图片,理清思维过程。
(2)古今对比
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3.了解田忌对他的信任,齐威王爱惜人才
(1)古今对比,抓住“信然之”以及“遂以为师”。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日:“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4.完整朗诵古文,然后表述孙膑的思维过程。
四、创造性复述,讲述智慧
1.找到作者创编的段落
2.思考:读完古文,你会怎样讲述这个故事。
五、课外延伸,传递智慧
1.孙膑的智慧故事
2.生活中用智取胜的事例
至此,我对这篇文章的不甘心,终于圆满的画了句号,我对本课的心结已了。这才是我想要的课堂,不为教一篇而教,而是教给孩子一种思辩能力,更是给他们一份文化传承。
语文学习离不了品词析句,但在古文基础上创编的故事,本就没有太大品析的价值,以故事品古文,古今对比,指导读懂古文,这才是我想要的语文。
语文不仅在学故事,更要让学生超越文本,这才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