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四到来之前,我从来没有细想过关于今后的工作、关于今后的生活。只有很粗狂的想法:我挺喜欢**的这个工作,以后就做这个吧。更多心里潜意识的想法是:本科的学历找工作不会愁,只看自己的选择而已。
进入大四上学期,我仍然不慌不乱。所有毕业生该有的慌乱、迷茫、压力的情绪在大四下学期才纷至沓来。大四上学期我的精力一直放在思考毕业旅行该去哪里,以及沉浸在一段还很不错的实习经历里,唯一的烦恼就是实习要早起坐车以及冷飕飕的天气。
所有毕业生该有的情绪到来时,已经是3月。我早早从家里回到学校,准备去应聘学校的春招。当面试了好几个企业都被刷下后,我的心情慢慢一点一点的低沉下去。当身边大多数同学都签好了工作时,我会为自己仍然没有着落而心慌。当身边的亲戚朋友知道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会不断给你发各种招聘信息时,我会觉得尴尬。当我开始细想我到底想进入哪个行业,想做哪个岗位的工作时,我进入了混乱的迷茫期:我曾经想做旅游这一行,家人极力反对。我一直觉得人事不错,但上升空间有限且进入门槛很低。身旁有朋友给我推荐销售的工作,但我拒绝了。除了性格不适合的原因外,我认为我要工作但是也要生活,销售是一个没有什么生活空间的工种。再后来,我思考的问题更多了:比如选择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选择异地工作还是回家、选择这个行业还是那个行业等等的问题。
进入迷茫和压力巅峰期后,我的行为表现:相信微信手相算命和塔罗牌算运程,从这种虚无缥缈的话中给自己不断进行心里安慰:看,我的命和运程都很好,不要急!怕什么,不要慌啊!期间情绪也跌宕起伏的厉害、午休时间睡不着、做梦也是潜意识在思考工作的问题,我室友说有次我午休做梦说的梦话是在骂面试官,还包括陆陆续续找很多人谈心以此来缓解心情。
等到了八月,我对这段迷茫期进行了总结:
1.大学所学专业:专业性,方向性不强
2.没有什么特殊技能
3.实习经历不多、不够(如果在大学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以及长假进入自己考虑的行业实习,毕业的时候一定不会太迷茫)
建议(如果这篇总结有应届生看的话)
一:不要太相信先就业再择业这句话。因为你毕业后踏入哪个行业哪个工种,基本上只能在这个行业这个工种间跳槽(除非1.个人学习能力很强、2.有关系、3.碰到了时机才能顺利跳出以往的行业以往的工种)
二:在所有摆在你面前的选择,尽可能选择更好的
三:尽量不要依据喜不喜欢去选择工作
事实是
1.真的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把兴趣当做工作,或者说自己做的那份工作正好是自己感兴趣的。
2.一份喜欢但是工资待遇一般的工作和一份不喜欢但是工资能让经济自如工作的区别在于:前者情况下,下班更多的精力放在身边还能够赚钱的办法上以便解脱手头紧的问题,后者下班后,更多的精力放在怎么过能让生活变得更有趣,以及学习、技能提升等方面。
毕业后,其实生活没有毕业前所想象的各种美好,各种风花雪月。而且,更大的现实是,你要从以前所看的各种成功学,励志学,美好学中觉醒。为什么说农民的儿子还是农民,为什么努力读书很多年,各种优秀奖状一大叠最后工作不如身边不学而家境很好的同学朋友,很简单:阶层的跳跃没有那么简单( 《原生家庭的情况决定你发展的上限》这篇文章一点都不励志,也不鼓舞人反而让人看了很失落,但它确实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现实情况)
毕业后,其实是从我正式工作上班后,我也陆续接触到体制一些不好的方面,会在思考自己的选择对吗?如果跳槽,应该往哪个行业跳?什么时候跳槽合适?会不会很快就被体制外的同学拉开很大的差距?存点钱和同事弄个副业?空余时间学个炒股?除了工作上的迷茫,也会有生活上的迷茫,比如怎么让生活过的更有意思一些?(我可能是个问题库和迷茫库吧)
在国庆时候 ,我大致想清楚了
对于工作迷茫
1.没有技能,没有能耐时不要考虑跳槽。在见习这一年比较空余时间内把工作最基础需要的能力全学会,我现在可以做到上班时间完成上班的工作外,在空余档下班前学会每天3个excel技巧(我人比较傻,但是每次把技巧学会了其实心里小开心)
2.不论是跳槽,还是副业都告诉自己慢慢来,不要急,先积累。
3.每天坚持用喜马拉雅听书app
对于生活迷茫(每天准时6点下班后,我常在宿舍发呆,无所事事)
1.用知乎和小红书分享。每当我在知乎回答问题得到别人的评论和询问,还有在小红书推荐自己用的东西时有人点赞和咨询心里小雀跃,就好像自己得到了认可。
2.开始写日记
3.开始使用调剂生活的小用品。比如我之前只用一般的眼罩,但我现在用蒸汽眼罩(每天提前半小时睡觉不玩手机使用蒸汽眼罩)
4.逐渐省钱买自己将来想用的物品:比如相机,比如无人机(想了超级久,还有想成为做菜小高手但我目前只有一个小锅,也只会煮五谷粥)
5.玩游戏
就像翁同学高三毕业送我刘同的书《谁的青春不迷茫》一般,谁都会有迷茫期,不同阶段迷茫的方向也不同,但是慢慢来,一切都会好。尽自己所能,让生活变得有趣和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