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暖中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还具有治肝气郁结、利肠通便、暖肝明目的功效。古法红糖所使用传统工艺更多的保留了甘蔗中的营养成分,保证营养得以保留,功效更为显著。传统的古法红糖熬制工艺非常的复杂,将当天收割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18口连环锅以小火熬煮,经过榨汁、开泡、赶水、过滤、摇瓢、打沙、成型等过程。
小时候爱吃糖,不管是花花绿绿的糖果还是有意思的糖画,或者走街串巷吆喝的麦芽糖,每次看到,都缠着大人要买。但是大人们总是说糖吃多了牙会疼,不让多吃。
长大了没那么爱吃糖,觉得太重的甜味太刺激。但那种入口绵软即化,焦香裹着甜的味道,让人一触难忘。
一走近丽水松阳樟溪乡的兴村,就能闻到阵阵蔗香飘来。如果你想问做糖的地方在哪,指路的人就会告诉你,跟着香味走就找到了。
每年立冬过后,是甘蔗成熟的季节。兴村的村民就在村书记王卫星的带领下忙着收割甘蔗,也忙着加工制糖。周围乡镇甚至遂昌等地的农户也趁着最佳时节,把甘蔗运到兴村加工红糖。
“它的制作方法是先榨汁,榨汁放到锅里熬,熬滚了以后呢再用那个碳酸氢钠把那些杂质去掉,去掉等水分蒸发,基本蒸发干了就拿出来,等它冷却以后就变成现在这种松散的红糖了。”
好的红糖首先要香,这也是兴村红糖最大的特点——没有任何添加,却香味浓郁。“我们的红糖袋一开放家里的话,好几天(都会)很香,门口进去就香。”
王卫星告诉我们,松阳的红糖之所以与众不同,一个是甘蔗的品种,一个是气候。品种选择的是印度甘蔗,质地硬,口味甜,不适合直接吃,但特别适合用于制作红糖。气候上,松阳属于低山丘陵地势,开阔平坦,日照充足,加上土壤,非常利于甘蔗的生长。
兴村种甘蔗、做红糖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从乾隆年间一直到今天。
过去,制作红糖是兴村过年时候的习俗,家家户户将自家种的一点甘蔗集中起来,用传统的方法制作红糖,庆祝新年。
“小时候我们年纪小,那个时候人多嘛,小孩子多,就是为了热闹,天天到那里,有一点点糖用手去掰一点就高兴的不得了了。”
改革开放以后,红糖的制作就慢慢停了,只有村里的一些老人还固执地制作红糖用以祝福新年的吉祥。多出来的红糖会送给街坊邻里或者卖给过客,特别是哪家的媳妇生孩子了,红糖是最好的补血佳品。
因为老手艺的红糖不仅味道香甜,营养价值也格外的高,慢慢地,越来越多人慕名来到这个小山村,就为了购买一点原汁原味的手工红糖。
现在,一到冬天,兴村就特别忙碌。家家户户通宵达旦排队熬制红糖,作坊内灯火通明,火不灭,灶不歇。
因为红糖熬制时间长,制作又讲究火候,很多年轻人都学不来这门手艺,一个不小心,一两个小时熬下来的糖就不能用了。所以兴村里做红糖的,大多是老年人。
看着忙进忙出的老人们,我们在感慨手艺不易的同时,也叹服他们的年轻状态,精神饱满,这或许就是新年吃红糖的风俗带给他们的。
市场的热度,也让红糖成为了“网红”。
因为喜欢红糖的人越来越多,王卫星格外高兴,因为现在喜欢传统手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是在一些顾客的指点下,王卫星代表村里注册了红糖的品牌——“番薯寮”,这是过去当地的地名,代表着土生土长手工制作的松阳红糖。
王卫星说,随着兴村原生态红糖的名气越来越大,今后不但要发动村里的年轻人种植甘蔗,还将注重蔗糖文化的传承,让外地的游客来体验传统红糖的制作技艺,让这一门好手艺一直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