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期的茶文化

踏雪

在“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的清明茶宴下,《春莺啭》的琴音婉转悠扬,“女子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四位清雅秀丽的女侍手置鎏金银器缓缓出场,一位身着青衣纁裳,头戴进贤冠的茶博士随后而来……

脑海里构造了一副唐时期绝世的宫廷茶宴,春莺婉转,风雅之至。这种风雅,把饮茶的物质享受与饮茶活动中的文艺艺术享受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使饮茶成为具有广泛观赏美,富含文化艺术气息的饮茶活动。大唐文化的昌盛,也使茶从自然领域上升到文化领域,由药用上升到精神。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中提到了煎茶,与南北朝时期饮茶的不同就是由汤活改为了煎茶,调味料由葱姜改变为少许盐花。这就是唐文化时期的煎茶,此时,影响茶汤品质的各方面因素进一步深化与细化,并开始研究水质,沸水程度以及不同产地茶碗对茶汤的影响等。

根据茶圣陆羽的《茶经》所记载,唐时期的茶上升到了文化和精神领域,人们艺术的复原了“清平茶茶艺”,“文士茶茶艺”,“法门禅茶茶艺”。

“清平茶茶艺”也是宫廷茶艺,是一种场面比较浩大奢华,反映宫廷贵族生活的茶艺。其中包括:备器,鉴赏茶饼,鉴赏茶器,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道工序。

“文士茶艺”,是指在长安荟萃的大唐茶界名流文人雅士,他们办茶会,写茶诗,品茶论道,以茶会友,受邀参加茶会的文士用弹琴,吹笛,舞剑烘托茶会气氛和答谢主人。其中包括:备器,净手,焚香,礼拜,赏茶,鉴茶,鉴水,烹茶,闻茶,观色,谢茶等十道工序。

“法门禅茶”,在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大唐宫廷茶具证明了唐代佛门禅茶已经非常兴旺,法门禅茶是佛教中的一种茶道,是禅师茶艺,佛门品茗的高雅艺术。其中包括:礼佛,净手,焚香,备器,放盐,置料,投茶,煮茶,分茶,敬茶,闻茶,吃茶,谢茶等十三道工序。

唐代的茶,不仅仅只讲究茶艺之美,更上升到了精神领域的茶道。此时,唐代茶道出现了三大代表茶类型。分别是:修行类茶道,风雅类茶道,茶艺类茶道。

修行类茶道以诗僧皎然,卢仝为代表,他们通过饮茶得道,而这个道可能是陶潜隐居修行的最终目的。或如僧侣苦心修行,破除红尘烦恼,参禅修行的道,或如赵州和尚偈语“吃茶去”的道。修行类茶道注意饮茶环境清幽,讲究独自品茗,益神思得茶之神韵,以饮茶作为益思,参禅,修行的途径。

风雅类茶道以入世的王公贵族常伯雄,李季卿为代表。把饮茶的物质享受与文艺艺术享受相结合,使饮茶活动成为具有广泛观赏美,富含文化艺术气息的饮茶活动,风雅类茶道注重饮茶的物质享受。

茶艺类茶道以陆羽为代表,探究一切影响茶汤品质的因素,使茶汤品质发挥到极致,以此来体现人文精神。茶艺类茶道以茶艺映照人文素养,体现人对世界至理玄妙的理解与洞察保护能力。

纵观大唐时期的茶文化,体现的也是当时的文明程度,文化发展程度。喝茶,其实很简单:拿起,放下。只是,在拿起与放下间,我们能品味到什么:是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还是心境的变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布目潮渢 著,蔡毅 译【俱舍制作】(编选、录入、校对、排版、配图) 说到中国茶,绿茶应该是主流,但在日本,最...
    俱舍阅读 2,434评论 1 7
  • 茶和茶道的源起 中国茶,历史悠久。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认为起于上古,有认为起于周,有认为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
    一时之秀阅读 1,105评论 1 11
  • 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茶是神农在野...
    李证道阅读 1,395评论 0 4
  • ​今天我们来听听王迎新老师跟大家分享的中国茶中的山水人文精神。 其实平时很多朋友会问到我,中国的茶道应该是什么样的...
    萱萱丫头阅读 1,578评论 0 1
  • 一、访问控制列表 1.1、setfacl命令 1.2、getfacl命令 mask类似掩码,user、group的...
    依然慢节奏阅读 59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