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十六岁,远离了家乡去一座小镇读高中。坐两个小时的车到县城,再转车坐一个小时的车到镇上,再步行5分钟到学校。
那时的小镇还是很热闹的,小镇上有供销社,新华书店,几家商店,几家饭店,两家照相馆,镇政府,小学,幼儿园,医院,派出所,邮局。每隔几天还有逢集,四面八方的村民赶往这里卖掉家里的土产品或是添购日常用品。
印象深刻的还是通往学校的那条路,路口处沿着街道是一家叫好再来的批发部,各种各样的方便面,食品和生活用品用纸箱装着一直摆到大门口,学生们经常光顾。进到这条小路,两边都是居民房,因为紧邻学校,周围很多人家将房屋租给学生住。在这条5分钟的路上,有两家租书店,几家录像厅和游戏室。靠学校大门口是几家学生带伙的食堂,早上也兼做早点,那时是一块钱七个油煎的大肉包。
学校里只有一栋教学楼,听说是德国人捐资盖的,其他的都是一排排瓦房,大都是很有年头的,新的不多。男女生宿舍是隔着操场的两排最老的瓦房,估计是70年代建的。学校里面还有一个小小的水塘,因为是死水,常年泛着绿色。学校里有两家小卖铺,一家食堂,两口水井,水井很深,井绳在轱辘上绕上很多圈才能打上水来。
学校的后门出去是一个水坝,左边的荒地是坟地,下去是农田。这是唯一的风景,学生经常拿着书在坟地里读,记得有次春天体育老师带我们去踏青,也是穿过这片坟地。
两家租书店成了枯燥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精神领地,大都是言情或是武侠小说,琼瑶和金庸的最受欢迎,很多男生喜欢去录像厅或是游戏室。在不回家的周末我通常和一两个好友去小镇上买东西,或是去租书店租书来看。
回忆起这段时光总觉得是灰色的,那时候没有目标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度过了高中时代的青春岁月,幸好那时还有一两个好朋友,是那段灰色记忆里的唯一阳光。
过往的回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