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技巧:“先跟后带”
(一)认识“先跟后带”
在综合的沟通技巧中有一个概念叫“先跟后带”指为创造有效的沟通,要在语言、声调身体语言三个方面同时跟随对方的频率和节奏,待创造和谐的频率后,再把对方带到共同的目标方向中。
在这里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先跟后带”的意义,一个高个和一个矮个在路上散步,高个子走一步顶上矮个子走三步。矮个需快速挪动双腿小跑着才能跟上高个,两人若想一起散步,但不注意自己的步伐矮个会很辛苦跟不上高个,最后两人无法享受一起散步的乐趣,
假如两人想同享同行的快乐,彼此都会观察对方,有意识调整自己的步伐。高个会把步伐放缓、放小,矮个也会有意识加快、加大步伐,两人都做了调整,就可以一起享受散步的乐趣。
这个例子也可说明现实生活中两人的沟通问题。
过去你在沟通中总是习惯告诉对方他错在哪里、自己对在何处、对方应该听自己的。这样沟通住住是无效的,因为对方要维护自己的观点,不会接受你的说教和否定。沟通的结果常常是不欢而散,常有人问:“你还会不会跟我好好说话,你还让不让我跟你好好说话?”
如有个小朋友跟父母炫耀:“你看我做的手工多棒啊!”父母随口抛出一句:“你怎么把我的纸给撕了?”亲子之间的沟通戛然而止,甚至可能有一场战争爆发。
还有个孩子跟妈妈说:“老师今天把我叫到办公室了。”你听到后马上说:“是吗?肯定又犯了错误了,告诉我犯什么错误了?”然后孩子垂头丧气,再也不跟你讲话。过几天老师告诉你:“你的孩子前几天表现得特别好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给了他一朵小红花,那天他特别开心。”你当时的感觉如何?
要想跟对方有效沟通,必须先学习“先跟后带”,先在语言、声调、身体语言上跟随对方,找到与对方相同的频率,以此为基础建立和谐关系后,再将对方带到自己期望的方向。
怎样做呢?先学会倾听。用心听对方在说什么,感受对方的情绪,辨别对方的身体语言在哪个频率上,然后跟随他,将自己的语言、声调、身体语言的频率调到同一频率中。
例如,孩子跟你说:“我今天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我在教室把作业本给撕了,”运用“先跟后带”技巧,你应该怎样做?
第一,求同。你把你认同孩子的部分复述出来,你说:“是吗?你是说你在教室里把作业本给撕了?”这些话都是他说的,你只是用问句重述,没添加个人主观评判的任何用词。
第二,取异,找出他说话的内容中你不认同的部分。“你撕了作业,你觉得很伟大,我没想到你会这样想,你竟然这样定义伟大的含义,这也是一个“先跟后带”的方法。
第三,你可以全部跟随他的节奏,再去带动他。“你做了把作业本撕掉这件伟大的事,是真的吗?我今天碰巧也看看到一件伟大的事你想不想听呢?”你不用否定对方,只需要重复对方说话内容中的一些字句。你不否定他,他就愿意继续沟通下去,后边才可以继续深入沟通。跟他谈一谈撕掉作业本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伟大,再跟他谈谈,除了撕掉作业本,还有什么事情是伟大的?这个“带”才开始有作用、有效果。假如一开始你开口就说:你撕了作业本还觉得自己伟大,是不是脑筋塔错了?”你全盘否定他,两人的沟通将立刻停止,你无法了解事情的缘由,更无法引导他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伟大,彻底丧失了一次宝贵的沟通机会,也让你和他的下次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先跟后带”需要进行多次的练习。最基础的训练就是重复方说话内容中的一些重要字句,不加个人评判,不改变对方表达的意思,只用对方的原词,就可以有效地完成“跟”这个步骤。当你不断地“跟”,让对方每次只能回答“是”时,两人的沟通就和谐了,那时再去“带”,他就很愿意跟你深入交流了。
尚和道~瑜伽+冥想+心理学+深度分享读书会身心成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