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回忆的文,源于再翻之前的照片,想起去年远行到新西兰学习(奥塔哥理工学院),想起了那个呆过3个月的几乎很靠近南极的海滨小城——达尼丁。
且不说一个从未独自出过远门又极度恋家且宅的女生怎样在一个海滨大村里探索发现并艰难存活,也不说怎样用听读写学来的英语同新同事进行专业交流甚至谈天说地聊爱好梦想……只忆那些鲜艳的色彩,明亮的日光,从来不会吹到头痛的大风,以及温暖的人们……
镜头一:灯海
现在回头想想,达尼丁并不小,不然哪里有这样震撼的灯海。只记得,初到新西兰,住在学校联络好的当地人家里。每天下班之后,女主人Linda都特别热情的带着拥有一百二十万个好奇心的我们四处探索发现。路上,她会纠正我们的发音和语法,告诉我们当地人的习惯,然后就是展示让她们特别自豪的各种人文或自然景观。达尼丁是海滨的山城,被零零总总的半岛分隔成很多碎片区域,灯海便散落在其中。要看到更加完整的达尼丁夜景,要到最高的山顶上才好。始终不能忘记的是:忙碌的当护士的Linda开着她的旧旧的小车子,载着我们,虽然总是一脸疲惫,但是眼神始终明亮,像父母那样的关心和讲话,感动。
另一张图:在Linda家经常看到的晚霞,长白云的故乡,总是白粉蓝的天空。
镜头二:校园。
生活安定下来之后,就是朝九晚五的日常了。穿过一个植物园,再穿过校园,半小时的步行才能够走到教室的大楼。和北半球完全相反的季节,已然寒冬,好在这片土地的植物并不介意季节这件事情,可能因为10度左右的温度以及充足的日光水分,植物们有枯零的,也有正在发芽开花的,一派随意自由景象。有一条河穿过校园,最爱这里,总是想起“再别康桥”,每天路过时脑子里都是那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此刻,不能再深刻的体会到这一句的意思了!能够带走的大概只有回忆。
镜头三:海和冲浪者。
想家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去看海,吹风,听浪。达尼丁是最奇妙的半岛n次方,有乘公交车就能够到的海岸线,也有需要探索发现的海岸线。六月的海风无比森冷,需要裹着大衣和厚厚围巾。当时只惊诧冲浪者的勇敢,尽管后来才了解到爱好冲浪的人们甚至专门去隆冬零下几十度的贝加尔湖去冲浪,不管哪一种,都让人心生敬畏。然后,深深深呼吸,将思念和辛苦化开……图是乘公交车便能到的St.Clair海滩。
镜头四:穿过童话里的森林,发现了更纯净曼妙的海岸线。
后来租住的地方的房东是一个个子高高的马来西亚会计老师,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的原因,她特别喜欢下班后出去四处走走,我们就很幸运的可以搭顺风车去360发现达尼丁。印象最深刻的是去那边人称之为半岛的地方。穿过透光的童话森林,夕阳还在,美得缥缈和不真实,随手记录,想要再多描述却早已词穷。不能忘记的是,房东老师是非常努力的会计学博士,热心的收留了当时还在四处找合适住处的我们,拿出半个房间的新柴让我们每天可以在饭后点起壁炉,带我们发现好吃的中餐,教我们做马来西亚的特色小吃,告知我们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如此想来,喜欢一个地方大多是因为人的关系,这样,寒冷天气和陌生感也不算什么了。
镜头凝固了瞬间的美好。但对于鲜活的达尼丁来说,远不止于此。南半球看来并不是那么遥远,人们之间原来真的可以跨越地域、种族、年龄去无障碍的沟通交流,始终记得和我同专业的一位老师告诉我:那是因为全世界的人们都有类似的称之为情感的东西……回忆至此,感觉小确幸,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