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的爱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
普通家庭的父母和子女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都是双向奔赴和输出才会持久。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但现实呢?
“考不上好大学,你对得起我们吗?”
爸妈做了这一切,都是为你好,你还不听我的,到时后悔不要找我。
普通家庭的父母,爱是真的,但“无条件”是假的。他们的爱,往往带着期望、控制、甚至交易。

2. 普通父母的爱,本质是一种“投资”
中国式父母常把养育孩子看作一种长期投资,他们希望孩子:小时候读书成绩优异,面子上有光。如果孩子成绩优异,那就是父母的功劳。长大后工作稳定,可以在身边养老。
朋友小A,从小成绩优异,父母逢人就夸。但高考失利后,父亲冷脸半年,母亲整天念叨“叫你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结果考成这样。后来她拼命考研上岸,父母的态度才回暖。你看,爱是真的,但有条件也是真的。
3. “为你好”的背后,是控制
父母常说“我这是为你好”,但潜台词是:“你得按我的方式来。”读书分科,不管喜不喜欢,能学理,坚决不走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有多少人是真的喜欢理科呢。
爸妈,我想创业,你在想什么呢,让你考个好大学,出来就是为了有个稳定的工作,你却想创业,这要多少本钱,还不稳定。父母永远为你好,但是小事,大事最好都要听他的。父母的爱,常常捆绑着“服从”的条件。

4. 经济压力下的爱,更现实
普通家庭资源有限,父母的付出往往期待回报。家里最好的一切都给你了,长大之后,别人是有父母帮忙托举,而你是要托举全家。家里人不在乎你是否过的辛苦,只在乎你有没有给家里争光。辛苦供你上学,以后养老就需要你来。
我们给你买车买房,帮忙你娶媳妇,媳妇必须顺我的眼,似乎不是你结婚,而是父母在和对象结婚。你们生几胎也是我说了算。如果不生,那就是不孝顺。不帮忙你们带娃,也是应该的。
网友留言:“我妈直接说,如果我不生二胎,以后房子留给侄子。”
在金钱和资源面前,爱的条件赤裸裸。
5. 承认“爱有条件”,反而更轻松
很多人痛苦,是因为对父母一边说着我们做的这一切是爱你,如果不是你,我们也不会这么辛苦。然而现实父母一边是爱我们的,但是从未没有条件。
父母也是普通人,有私心、有局限,他们的爱,受自身经历、经济、社会观念影响。
试问下我们对父母的爱,也是有条件的。如果你的父母说,给你买这个演唱票可以,但是你要怎么样。你瞬间就有情绪了,因为你也觉得你给我买了,就不能提要求。
我们都是普通人,承认吧,所有的爱都需要双向奔赴。

6. 真正的成熟,是理解并超越
父母的爱有条件,不代表他们不爱你。只是我们要学会:
设立边界:不让他们的期待绑架你的人生
经济独立:减少被控制的筹码
情感独立:不依赖他们的认可来证明自己
父母的爱,从来不是童话里的“无条件”。但当我们看清真相,反而能更理性地面对亲情,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