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无疑是一篇文章除了标题之外,正文最重要的部分,决定了读者是否继续阅读,或者跳转到其他故事中。标准型导语基本包含了故事的人事时物地因果等要素,当然不能全部涉及,需要根据故事的需求,重点突出几个要素。
标准型导语一般称为“直接导语”或者“概括式导语”,通过一两句话把故事的要点开门见山地呈现给读者。
一、概括式导语
把最重要的因素写进导语,其他要素放在第二三段,作为延伸导语,或者补充导语。一般采取主谓宾的句子结构。
1.顺序
信息顺序,也就是你怎么安排人事时物地因果这些要素,一般需要强调的因素要放在导语的开够或结尾。我们使用主谓宾的导语结构,主人公、做了什么相对比较重要,有些时候,是什么原因比较重要。
比如对一个事故进行描写,我们应该把伤亡人数写在最前面,毕竟人命关天,也是读者关心的重点,至于什么原因引发的火灾,可以在第二三段进行延伸解读。
2.语态
导语中,使用主动语态要优于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主要强调的行为主体,被动语态强调客体。比如说,我们的故事关于一个公众人物,或者名人的,那么肯定要说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主动语态要好一些。
3.时间
在新闻写作当中,一般要强调时效性,那么时间的恰当出现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说,中国在10小时内,宣布了针对美国加征关税的针对性措施,突出显示了中国应对的及时性。
4.代指
如果导语中出现的人物,不是广为所知的,我么可以用一些标签代替,年龄、职业、职务、单位等成本来指代一下,在延伸导语中再补充完整。尤其是对一些机构名称特别生僻并且特别冗长时,替代性指代更为重要。
二、次日导语
广播电视,可以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新闻,或者故事内容。如果是在做纸质媒体,就没有那么方便,往往会到第二天才能组织好稿件进行发表。如果是发表前一天的重要故事,作者可以强调事情在公布之后的进展情况,或者对事情发展态势,哪些权威部门做的预测的情况。
三、结果式导语
重点解读读者和观众如何收到事情的影响,这件事情的结果是什么,与各位读者又有什么连接,产生什么影响。
四、消息源的处理
导语中的内容不是一种既定事实,或者大众共识,是你从其他机构人员处获得的材料,那就需要阿户名消息源。‘’
如果是你亲自见证了事实或者你占有资料完全可以证明事实的真实,可以省略信息源。如果是远程采访获得,那就需要注明。当我们的故事中含有指责性内容,或者我们使用引语、引文,也需要注明消息源。
消息源如何非常简单,比如说是大众熟知的某某警官,那么就放在句首,如果有一长串的头衔,放在导语中国显得累赘,让句子显得语义不畅,那就把消息源放在最后,或者放到补充导语部分。
无论怎么写导语,都能让人读完导语有一种想尖叫的冲动,对故事的重要性、紧急性引起强烈的同情,那么这个导语的效果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