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生存,死亡是最好的老师

对死亡最早的记忆应该是,某个夏天,路过我们家的一条公路上,树荫下,横七竖八地躺着用白布盖着的身体。当时的我还不理解那些白布的含义,只是大人们那种森森的恐惧让我记忆深刻。

随时年岁渐长,开始明白,死亡就意味着永远的离开。那些白布下的身影竟然越来越清晰,我的恐惧也与日俱增。偶尔会把死亡与自己和身边的人联系起来,每一次联想都会心痛不已,

小小的脑袋当然无法承受生命之重,只好选择遗忘,考学的压力也让我无暇它顾。

高考后,我劝服家人,信心满满地报一间医学院准备学医。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并不清楚当时的自己,为什么那么坚定的要学医。现在细细想来,应该还是潜意识地,想更了解死亡吧。

虽然最后事与愿违,我没能学医,幸运地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但闲暇时的阅读又将最深的记忆唤醒。我开始在书中寻找与死亡相关的文字,如饥似渴的阅读,试图寻找那些能把死亡和生命意义解释得清清楚的字字句句。

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死得无奈,读来令人震撼;弗洛伊德说,生与死的本能我们都与生俱来,也终此一生不会变,这是人心底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两种本能力量;《最好的告别》甚至从生活中的各种琐碎开始,告诉我们怎样让自己或者亲人有尊严的死去......

然而,这些都不及保罗来得震撼。

这位天才的神经外科医生,同时也是文学、哲学硕士,在35岁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时候,忽然被诊断出肺癌。突然从医生转变为病人,从生命的主动者转为被动者,真是世事无常。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生命的意义,通过文学、哲学无果后,开始转向医学,在与死神的搏斗中获得感悟。然当他真正处于病人的角度与死神相遇时,才发现当初的感悟多么浅薄。“死亡是个必定的过程,我会把死神看作一个威心凛凛、不时造访的贵客,即使我是个将死之人,我仍然活着,走到真正死去”。病情稍好,重新捨起手术刀,坚持自己喜欢的事业,一遍一遍告诉自己“我无法前进,我仍将前行”。生命的最后依然怀着极大的热忱,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一点一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妻子露西说,“在与死神相遇的路上,他没有故作勇敢,也没有怀着虚妄的信念,认为可以战胜癌症。他坦然真诚,对于本来自己规划好的未来变得悲痛绝望,但同时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未来。”

这就是保罗对待死亡的态度,也是他传递给家人的态度。这位勇敢高尚的男人,虽然已经化尘土,但却永远活在了家人与读者心中。

下面这首诗是保罗书中的节选,大概也是他最想分享给我们的:

你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

你见证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

新人尚不可知,

故旧早已逝去。

躯体有尽时,

灵魂无绝期。

读者啊,趁生之欢愉,

快与时间同行,

共赴永恒生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当呼吸化为空气》。 美国天才医生保罗.卡拉尼什,人生的第一本书也是最后一本书,2016...
    Enchated_f21f阅读 570评论 0 0
  • call和apply两者除了传递参数不一样外,其他无差别。第一个参数是设置函数体内this对象的值,functio...
    爱酒爱剑爱江湖阅读 136评论 0 1
  • 微信最近推出了一些功能,其中有一条就是可以设置朋友圈对外开放的时间,时间可以是永久也可以是半年,最少的是三天,也就...
    _桃李不言_阅读 742评论 0 3
  • 爸妈对我真叫好 一早送来菜两包 新鲜绿色又环保 品种繁多营养高 等我有空挑一挑 做成美味之佳肴
    黯黯红尘一路相伴阅读 204评论 0 2
  • 大冰的《好吗好的》,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觉得没有前两本好看,这是看这本书的第一感觉。 整本书,大冰一直在强调他的价值...
    盏莫生阅读 1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