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随笔[一]

今天接到了一个特殊的消息。

毕业后从未再联系的一个初中同学发来了问候,两个字,“在吗”。

说实话,除了家人、院校老师、以及现如今工作的上司,其他人但凡发“在吗”之类的消息,我是一概无视的。不是多清高,真的感觉发这两个字挺讨厌的,有事说事呗,我看到就回了,不说事光发个“在吗”,我隔一段时间看见了,回个“在的,有事吗”,然后对方再隔一段时间看到消息,开始说事,这不闲得慌浪费时间嘛。而且但凡发这两个字,估计都是那种不好开口要请求帮忙的,急事直接打电话了,闲事也不会在意什么,只有请帮忙的时候,试探的问一句“在吗”,确定你有时间了,看到消息了,才说出事情。我在学校很多次都是被这样抓壮丁的,也是自己傻,每次都实话实话,不打马虎眼,问有时间吗都回有时间,问帮忙都是好的交给我吧。唉,所以现在基本懒得回那些问“在吗”的人了。

但好奇心害死猫,那么多年没联系的同学突然发消息,究竟是什么事。好奇啊,就回消息了,一来一回的,目的就交代了。

“在吗”定律并未出错,就是来请帮忙的,借钱,三百。

多年未见的朋友,玩的还不是很好,就一般的同学关系,突然找你借钱,借吗?

我借了。

虽然听声音也没法确定到底是不是本人,毕竟那么多年没见了,也听不出他现在的声音,但至少是个保障。当然,也没那么傻直接打钱,看收款码截图里那个小头像跟微信群里的人头像对上了,至少确定给的收款码确实是本人的,我就把钱发了。

想想还是有点傻,不借别人也说不了什么,借了还要承担被骗的风险。哪怕每次都自我安慰被骗就骗了,长个记性,起码认清了一个人。但事实上,认不认清真没啥影响,以后见不见得到还不一定呢,说长个记性吧,唉,就这心软的毛病,不是大钱基本长不了记性,大钱也拿不出来,但几百的,多半还是同样的选择吧。被骗就骗了,几百亏不死。要是真的,那就是救急了,值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209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