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日更的意义不是很大

每天坚持写作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养成习惯意味着需要持续克服自己的惰性,而且思考本就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所以在这里向日更的作者们致敬。


如果你灵感充沛,才华横溢,那么每天坚持写作是因为有感而发,是为了享受生活的乐趣。

如果你是初学者,或者是贾岛式的苦吟诗人,那么以日更为目标的你,大概只会觉得写作挺很苦。

不是说不会写作,没有天赋的人就不配进入这个领域,写作的门槛不高,人人皆可尝试,学会写作百益而无一害。

只是写作是一个注重语言逻辑,讲究字词恰当,需要结构分明,强调主次清晰的理性过程,更重要的是灵感才是一篇文章的起点。

灵感是一种情绪下的顿悟,一种苦思冥想间的突发奇想,它可遇不可求,灵感来了你可以忘我地进行创作,尽情享受沉浸式快感,没有灵感时再怎么努力也难出成果,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得到质量不高的半成品。

除了灵感,刻意练习也很重要,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再好的创意不经雕琢,修饰也成不了精品。

进行刻意练习需要较高强度的思考和时间精力投入,认真打磨一篇作品需要多段空闲时间,考虑到大多数人工作日白天正常上班,空闲时间有限,加上身体疲惫,所以一般情况下认真创作并修改一篇文章需要2~3天时间。

刻意坚持日更大概率会陷入重视数量而轻视数量的误区,努力写高质量的作品才是快速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每天一篇看似努力,实际上有自我感动的嫌疑,虽谈不上徒劳无功,但也只是原地打转。

再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写完初稿的作者仍然是局中人的心态,难以用旁观者的眼光去正视作品中漏洞,不等上几个小时或者等到第二天,大脑是不会真正清醒的,只有在间隔一段时间后重新审视,文章的不足之处才能被充分发掘出来。

急着赶进度的人,恐怕没有那么多心力去不厌其烦地改文章吧。

坚持日更的人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以行动上的勤奋来遮掩思想上的懒惰。

沉醉于日更带来的满足感,忽视文章本身的质量,有意无意地回避思考的不适感,结果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深度思考能力,文章的质量上不去,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还是那句话,思考是一件痛苦的事,成长更是如此,如果纯粹依赖量变引起质变,而不主动寻求突破,那么重复再多也只是重复,改变乃至蜕变只属于敢自找苦吃的人,安逸成就不了精彩。

如果你出口即成章,文思如泉涌,那我非常羡慕你,愿你给别人带去更多精彩的作品,给文艺世界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你勤学苦练,勇于打破现状,那我敬佩你,也祝贺你,就算理想难以实现,你也将拥有一段极具价值的经历,最终回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只是三分钟热度,缺少发自内心的热爱,或者用低效的重复练习替代有效思考,那么请不要尝试写作,因为你大概率会半途而废,然后失望而归。

以诚挚之心对待写作,作品也报以相应的回馈,来自外界的认可可能会迟到,但发自内心的喜悦一定会准时出现。

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你又肯用心钻研,那么无所谓要不要日更,你都愿意写,而且能写得越来越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